易中天( 三 )

参考资料:个人生活童年生活
易中天在接受採访时说小时候没有挨过父母打,但也给父母添了不少麻烦 。小时候病很多,老生病,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就住进了医院,可能是小时候把一辈子的病都得完了 。易中天的妈妈在生他的时候就得了疟疾,打摆子,差点把他打下来 。小时候的易中天老惹事 。当时还是解放前,易中天的爸爸在湖南大学做助教,当时学校拖欠教师工资 。爸爸就想做点生意,贩卖煤油灯,进了好多灯在家里 。一次他从桌子上滚下来,煤油灯的玻璃全扎到了脚里,易中天被爸爸送往医院治疗,现在脚上还留着伤疤 。易中天第一次接触到历史是他的祖父、父母给他讲的一些历史故事,然后看小人书 。当时的他最喜欢看《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的小人书 。当时有租小人书的,1分钱租一本,就坐在那儿看 。租书钱是从早点钱里省下的零花钱 。易中天小时候家庭生活条件还好,有1毛钱的早餐费,相当于现在的10元钱 。

易中天

文章插图
易中天生活照片到高中的时候,易中天就读完了中外名着 。他读得最多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学时期的作品,包括鲁迅、巴金、茅盾、郭沫若的作品 。易中天还特别喜欢讲故事,同学常围在他的身边,听他讲故事 。白天看书,晚上讲故事 。当时夏天家里没有空调,大家都出去乘凉,他讲的故事是当时的电视连续剧 。因为当时大学都废掉了,易中天还是靠兴趣在读书,各方面的书都读 。1978年恢复高考后,易中天直接考上了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家庭生活
易中天有一个幸福的家,太太是位摄影家,女儿和女婿现在上海工作生活,女婿是天津南开大学的博士 。人物评价易中天是一个十分聪明,很有理想的人,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现在出的十六卷文集,就是他取得成就的最好证明 。在我国当代,能出十册以上文集的学者并不是太多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评)易中天先生十六卷的文集出版,我觉得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 。易先生的着作我看过一些,我觉得很有特色 。易中天可以把自己对事情的观察、自己的心得和读者交流 。虽然他的独立见解和他的表达方式都是引起很多争论,但是把他的成果全集出版,参与为了建设现代国家所需要的文化建设,参与这个讨论,参与这个大的建设项目,我觉得大家都会从中得益 。(着名经济学家吴敬琏邓晓芒接受採访表示,对于易中天正在“从大学教授向知识分子转型”的说法,他不觉得易中天算是“公共知识分子”,因为他并没有去做什幺“为民请命”之类的事情,他只是在普及一些常识而已 。“对于公共知识分子,我的理解有所不同 。其实我们两人都不算是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 。公共知识分子是向社会仗义执言,大声疾呼,易中天不是这样,我也不是 。”(哲学教授邓晓芒易中天写《易中天中华史》,是回归到中国知识人的正宗上去了,从梁啓超、夏曾佑开始个人写通史的传统 。1949年后,知识分子没有能力写通史,转而去集体编书 。集体写作,无论是写通史还是断代史都没意义,如果你不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新的知识,多一本、少一本有什幺意义呢?易中天个人去写通史,最值得鼓励 。集体写史应该终结了 。我估计易中天的36卷可能写到后来会很难,因为毕竟他的知识背景没办法和蔡东藩、李敖、范文澜这一代比 。到魏晋之后,特别是隋唐以后史料量太大,如果他早年没有史料的準备,你往哪查都不知道,浩如烟海 。据说吕思勉批《二十四史》批了三遍,每一遍用不同颜色的笔,因为过去没有断句,没有断句就要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就要断下来,你只有断下来才能理解,否则只能是囫囵吞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