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家堂( 二 )


荫家堂

文章插图
“荫家堂”匾额凭着便捷的水路运输,申家传统的粮食贩运生意旺盛百几十年 。申记粮船一艘艘顺蒸水东流至湘江,入洞庭,北上湖北等地 。相传乾隆年间,宝庆大旱,蒸水几乎断流 。本乡一粮商购得数十船大米,陈于宜春桥余庆堂址前的蒸水口,準备运往湖北 。一连数月,晴空万里,烈日当头,眼见蒸水日渐枯竭,可天公无丝毫降雨迹象 。粮商心急如焚,被同道中人申承述的祖父蓝田公看在眼里 。久旱让粮商几次想放弃这次贩运,可数十船的大米除了申家谁能承受呢?蓝田公当然明白粮商的心思,但他没有点破,不愿落下个乘人之危的不义之名 。眼见天气毫无变化,坐立不安的粮商最终决定脱手,将数十船大米贱价典卖于蓝田公 。就在蓝田公与粮商签订契约买下全部大米后没几天,天气骤变,降下喜雨,蓝田公连夜领人将搁浅的米船运往湖北,而湖北因饑荒恰好需要大量的大米 。一宗意外的生意,家业大振 。儘管蒸水的河运历史早已结束,但它始终默默地伴护着申家的繁衍生息 。1876年“丙子大水”水浸大门四尺五寸,1949年蒸水泛滥水浸大门约七尺,房屋完好无损 。荫家堂建成后,为申承述五兄弟居住 。现住有申姓村民70多户,近300人 。而申承述五兄弟已繁衍子孙900余,除荫家堂部分住户外,其他散居本县附近乡镇,更有到怀化、娄底、桂林、台湾等地为官、经商的 。
荫家堂

文章插图
山墙上泥塑英式座钟“大清道光三年癸未七月十四日巳时,申承述起屋壹座,记此 。述批 。”“大清道光三年癸未七月十四日巳时,申承述兄弟修新屋壹座,一座,四进六横,愿后人悠久无疆 。述记 。”在荫家堂南向正面墙体上,村民引采访人员寻到了两块刻有字迹的青砖 。这是建造者申承述巧妙地向后人传递着信息,清晰的字痕、深刻的笔画,令人惊喜之余肃然起敬 。荫家堂主体竣工后,主人又在右边百余步建商店数间,左边百余步建书房 。先后为大水所毁或被拆除 。尤值一提的是,飞檐翘角上二个英式座钟,意寓着其间商业的对外开放与交流 。190年前,走南闯北的申氏兄弟,描绘着西方物饰,对西方文明情有独钟 。东西文化,如此协调地呈现 。邵商鼻祖的开阔视野,为层出不穷的邵商注入鲜活的基因 。由东而西的邵水支流桐江河,突破由东而西的惯例,暗示邵商“逆流而上”,敢为人先!荫家堂主修者申承述兄弟,年轻时家境并不富有,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穷则思变,自从介入米业,凭着诚信与精明,只几年,便稳稳地做了湘中南第一米商 。采访人员惊叹,荫家堂老屋注定已成邵商的精神图腾,屋主无形中打上民营经济开山鼻祖的烙印,“标本”意义显而易见 。荫家堂从古至今没出过十分显赫的政治人物 。从申承述祖孙到今天行走祖国各地的申家后人,跟进在浩大的“邵商”、“湘商”队伍中,他们凭着“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着财富,续写着邵东民营经济的历史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邵东县杨桥镇清代古建筑荫家堂位居其中,填补了邵东县国保单位的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