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年丞相 萧何( 八 )


早期追随刘邦的萧何就不予余力的支持和拥护刘邦,楚汉战争期间,刘项在荥阳一线相持二十八个月 。这段时间,刘邦将整个关中都交给萧何管理(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这一举措赋予萧何极大的权力,当然,萧何也干得极有成效 。后汉朝建立后刘邦把萧何推举到丞相的职位,也可以说明萧何在刘邦心中的地位 。制定汉律
萧何原是沛县“主吏掾”,熟悉秦帝国的法令制度 。刘邦入关后曾颁布过法令:“约法三章”,废除了无理的秦朝苛法,而维持社会秩序的法令制度都一律保留 。这都是在萧何的意见下进行的,而后来根据秦律又制定了汉律,从出土“睡虎地秦简”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秦法基本完整地被沿用于汉法之中 。文化刘邦率大军入秦都鹹阳,诸将皆忙于分取府库珍宝财物,他独取秦国文献、档案、律令、图籍藏之 。汉以此而得知天下各地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这对建立西汉王朝有决定性作用 。他为丞相,留守关中 。转送粮草,军需无乏,建国以功第一 。汉五年(公元前202)封为酇候 。他极注重图书事业的建设,汉初,他主持建造有“石渠阁”、“麒麟阁”、“天禄阁”三阁于未央宫内,“石渠阁”以储入关所得秦朝书籍以及入鹹阳以后所得的图籍、档案;“麒麟阁”贮存贤臣画象等典籍;“天禄阁”专藏各地所献秘本珍本和处贤才硕学之士 。此三处为汉代官府主要藏书楼,由此奠定了汉代国家藏书的基础 。

汉朝初年丞相 萧何

文章插图
《楚汉争雄》萧何后代子孙后人简介萧何的后嗣有四世因为犯罪而失掉爵位,绝封;但天子总是又寻找萧何的后代,重新封为酇侯,其他功臣无人能与他相比 。萧何后代建立了南齐和梁 。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是萧何的第二十四世孙,萧衍之父萧顺之与萧道成同辈 。因此,萧衍为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 。502年,萧衍被禅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史称梁高祖武帝 。根据族谱记载梁,承圣四年(555年),梁元帝萧绎之子萧方哲随兄晋安王萧方智镇闽,遂在榕城西河安家,繁衍子嗣 。唐乾宁年间,萧氏子孙萧庆孚为避战乱,居于长乐沙京 。而到了明成化年间,又有萧氏子孙创业于闽侯祥谦的夹陇 。直到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萧孝达、萧孝明两兄弟从夹陇迁居旗山之麓,成为了邱阳萧氏的始祖 。而在闽侯上街邱阳村,也有萧何的后人,不但有萧氏族谱为证,上街还完好地保留着萧家建于清中后期的古厝 。家族成员长子:萧禄次子:萧同三子:萧延孙子:萧遗、萧则、萧嘉曾孙:萧胜、萧庆玄孙:萧寿成、萧建世、萧喜墓地鹹阳北原《集解东观汉记》云:“萧何墓在长陵东司马门道北百步 。”《正义括地誌》云:“萧何墓在雍州鹹阳县东北三十七里 。”两处记载,都说明萧何死后被葬在鹹阳市的西北方向,就在北原的长陵,也就是在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区内,在那里矗立在麦田中的这个土冢,就是传说中的萧何墓,十分破败,村里的老人说,原来的萧何墓至少比眼下的大两三倍大,两座土冢几乎是连线在一起的,原来这周围都是住的人,旧社会来逃难的人,外地要饭逃难的人,都在这儿打个洞救住下了 。慢慢变成了眼下的样子 。萧何墓的四周,并没有发现像一般的名人墓冢应该有的一些保护措施,也没有历史文化的资料,只有这样一个简单的碑文,上面刻着在一九九二年的时候,这里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还经常是盗墓贼来的地方 。中牟县据明朝正德年间的《中牟县誌·墓冢》记载:“萧何墓,在圣水堡 。”圣水堡的旧址在今中牟县雁鸣湖乡小朱村附近 。明朝洪武年间,中牟萧氏的始祖萧斌从山西洪洞县迁徙到黄河以南的中牟定居,后来,又有一些萧氏子孙从中牟迁徙到新郑、尉氏等地,人丁非常兴旺 。在中牟定居的萧氏后裔为纪念萧何的不朽之功,就在当年的“鸿沟”附近建造萧何墓,并世代精心守护 。当时“鸿沟”的位置在中牟北面,水通圃田泽,上游连线荥阳楚河 。明朝中期,萧何墓依然完好无损,当时,湖南官吏刘威曾专程到中牟的萧何墓前来拜谒,并写下《谒萧何墓》一诗:“半世悠悠刀笔场,偶持文墨事高皇 。入关独解收秦籍,略地先能绝楚粮 。指示功勋高一代,定来法律胜三章 。临终更笃曹参代,万古忠心日月光 。”这首诗收录在明朝正德七年的《中牟县誌》 。明朝天顺和成化年间,黄河决口,萧何墓被洪水沖毁,已经蕩然无存 。后世纪念萧何文化广场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是滏阳河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景观节点,因汉朝开国功臣萧何的民间传说而得名 。传说,汉高祖刘邦为缅怀功臣萧何,下令为萧何铸金头随葬 。但后来萧何的金头被盗墓人盗走 。盗墓人用船载着萧何金头辗转沿滏阳河行至何家庄西河湾时,因湾大水急,船翻了,萧何金头沉入水底,虽打捞数日却不见蹤迹 。后来,有善良的打鱼人把萧何金头打捞上来,就地埋在了西河湾畔,此后西河湾就被人们称作“萧何头” 。政府在这里建设了萧何文化广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纪念萧何、了解汉朝历史文化和亲水休闲娱乐的去处 。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