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漳泉大都市区( 二 )


厦漳泉大都市区

文章插图
厦漳泉大都市区意见稿长达53页,由十二部分组成,从厦漳泉同城化的基础和条件着手,制定了三城同城化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就厦漳泉三地的空间格局与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同城化、建立共同市场、推荐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10个方面做出规划,形成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同城化建设的纲领性档案 。按照意见稿,厦漳泉三市计画利用2011年到2020年的10年时间,共同建设一个核心区面积达7772平方公里的大都市区 。这一面积比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的面积还大,相当于7个香港的大小 。意见稿提出的发展目标称,至2015年,厦漳泉初步实现同城化,三地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社会管理政策基本接轨,市政、信息、能源、口岸通关等基础设施全面对接联网;资源要素市场体系一体化形成,综合经济实力与台北都会区的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到2020年,厦漳泉基本实现同城化,实现产业、空间和社会的高度融合 。到时,厦漳泉将基本形成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功能,成为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实现与台湾经济文化的深度融合 。闽南着名人物欧阳詹(755年-800年),字行周,福建晋江潘湖欧厝人,欧阳詹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一生没有离开国子监四门助教这个官职 。蔡清认为,没有欧阳詹的影响,福建不可能有“海滨邹鲁”的称谓 。代表作品:《欧阳行周文集》8卷俞大猷(1503年~1580年),字志辅,号虚江,出生于泉州河市,是明嘉靖时期着名爱国将领、抗倭民族英雄 。李贽(1527年一1602年),字宏甫,号卓晋,又号温陵居士 。泉州晋江人,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 。颜思齐(1589年——1625年),宇振泉,海澄县人 。生性豪爽,仗义疏财,身材魁梧,并精熟式艺 。台湾开发史上,颜思齐最早率众纵横台湾海峡,招徕漳泉移民,对台湾进行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拓垦,因而被尊为“开台王”、“第一位开拓台湾的先锋” 。《台湾通史》为台湾历史人物列传,“以思齐为首” 。黄道周(1585年~1646年)明末学者、书画家、抗清英雄 。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汉族,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 。天启二年进士,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 。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抗清失败,被俘殉国,謚忠烈 。黄道周学问渊博,精天文历数诸术,工书善画,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 。着有《易象正》、《三易洞玑》、《太函经》、《续离骚》、《石斋集》等 。洪承畴(1593年~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 。先仕明于松山之败后降清,是明末叛臣之一,但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的重臣 。出生于万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 。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享年73岁 。赠少师,謚文襄,赐葬京师,立御碑 。他的墓地在北京海淀区车道沟 。乾隆因洪承畴为叛明降清的人,列于贰臣甲等列入《清史·贰臣传》 。洪承畴于崇祯年间,曾辑有《古今平定略》12册 。后人又辑有《洪承畴章奏文册彙辑》及《经略纪要》24卷 。陈化成(1776——1842)是鸦片战争时期,守卫吴淞,英勇抗英着名将领 。字业章,号莲峰,汉族,福建同安县(今属厦门市)人 。出身行伍,历任嘉庆间参将、道光间总兵,鸦片战争爆发时任任福建水师提督,迎击英舰,旋任江南提督,道光十二年与英舰力战而死 。施琅(1621年-1697年),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维护国家统一,收复台湾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 。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 。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 。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 。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 。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 。有《延平王集》行世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泉州安溪湖头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进翰林 。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他为官期间,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和治理河患政绩显着,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夙志澄清”》《“夹辅高风”》《“谟明弼谐”》,表彰其功 。李光地生平着作丰富,主要有《周易通论》《榕村文集》《榕村别集》等 。陈嘉庚(1874年~1961年),是着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厦门市集美区),厦门大学、集美中学、翔安一中、集美学村、翔安同民医院等,均由陈嘉庚创办 。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故垒的陈嘉庚一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生前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前身为集美学村各校)两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 。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台湾回归!林语堂(1895年~1976年),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人 。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当代着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着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着述颇丰 。1912年林语堂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 。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範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併在《语丝》上发表第一篇文章《论士气与思想界之关係》 。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 。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出版《大荒集》 。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着作和长篇小说 。黄仲鹹(1920年-2008年07月30日)福建省南安市码头镇仙都村人 。幼承堂训,少怀鸿志,高小修业未满,便离乡背井南渡印尼谋生 。黄仲鹹身在异邦,情系故土 。五十年代始,黄仲鹹先生便热心捐资家乡公益事业,改革开放后,他深谙科教兴国的重要,慨然捐资2000余万元,先后为南安市中国小和医院建造各类楼宇40幢,又创设福建省“黄仲鹹文学奖”,资助地方史志的编纂和出版 。为发展家乡教育事业,1990年首建“南安市黄仲鹹教育基金会”,在全市开展奖教奖学和助学活动,至今有16500多名师生获奖或受助,奖助金额560多万元 。1993年捐资2000万元在南安市区兴建一座12层,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必利达大厦”作为基金会永久业产,“养鸡生蛋”,以确保基金会的基金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1994年又投资近1.5亿元在厦门市建造35层,建筑面积47000平方米的“必利达大厦”,其运行收益拟作全国科教奖励的基金 。黄仲鹹先生为振兴家乡教育,不惜变卖家产,倾其资财,至今已捐资2亿多元之巨 。福建省人民政府多次授予金质奖章,并于1995年为其树碑嘉奖,同年国家教委授予“尊师重教、振兴中华”奖牌,1999年光荣地应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典” 。目标大都市区根据意见稿,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準备规划形成“一核、三带、两轴”的空间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