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现象 雪( 三 )


自然现象 雪

文章插图
雪中的小屋空气里有凝结核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 。但这样大的过饱和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 。所以没有凝结核的话,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 。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 。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 。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 。所以我们有时才会见到天空中有云,却不见降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採用人工降雪 。级别划分由于降落到地面上的雪花的大小、形状、以及积雪的疏密程度不同,雪是以雪融化后的水来度量的 。降雪分为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四个等级 。小雪:0.1~2.4毫米/天;中雪:2.5~4.9毫米/天;大雪:5.0~9.9毫米/天;暴雪:大于等于10毫米/天 。积雪根据积雪稳定程度,将我国积雪分为5种类型:①永久积雪:在雪平衡线以上降雪积累量大于当年消融量,积雪终年不化;②稳定积雪(连续积雪):空间分布和积雪时间(60天以上)都比较连续的季节性积雪;③不稳定积雪(不连续积雪):虽然每年都有降雪,而且气温较低,但在空间上积雪不连续,多呈斑状分布,在时间上积雪日数10~60天,且时断时续;④瞬间积雪:主要发生在华南、西南地区,这些地区平均气温较高,但在季风特彆强盛的年份,因寒潮或强冷空气侵袭,发生大範围降雪,但很快消融,使地表出现短时(一般不超过10天)积雪;⑤无积雪:除个别海拔高的山岭外,多年无降雪 。雪灾主要发行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 。和雪对应的自然现象颳风,下雨,大雾降雪特徵年雪季长度和年降雪量平均年雪季长度在中国东部大致呈纬向分布,大兴安岭雪季最长,超过210d,长江以南最短,为常年无雪或偶尔降雪区域;雪季长度60d等值线大体与秦岭-淮河一致 。西部以青海和西藏北部雪季为最长,其中伍道梁站(93.01oE,35.22oN,4612.2m)达到348.0d,托托河站(92.4oE,34.2oN,4533.1m)为331.9d,清水河站(97.1oE,33.8oN,4415.4m)为314.4d,安多站(91.1oE,32.4oN,4800.0m)为307.6d,四季均可落雪;滇、川、藏交界处雪季长度也较长;北疆雪季长度与东北北部接近,最长达210d以上,但南疆地区最短,一般不足60d 。平均年降雪量分布与雪季长度大致相似,东北北部和东部、西北北部以及青藏高原东北部年平均降雪量较多,可以超过30mm,其中青藏高原部分地区降雪量最大,最大超过60mm 。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聂拉尔站(85.9oE,28.2oN,3810.0m)年平均降雪量高达212.4mm,青藏高原上的嘉黎站(93.3oE,30.7oN,4488.8m)、清水河站(97.1oE,33.8oN,4415.4m)年平均降雪量也都超过100mm 。雪季内降雪日数等值线分布与雪季长度也基本一致,东部地区从南到北逐渐增加,长江以南地区最少,东北北部和东部则超过50d,内蒙古的阿尔山站降雪日数多达117d;西部地区的新疆北部、青海和西藏降雪日数较多,其中新疆吐尔尕特站(75.4oE,40.5oN,3504.4m)达到136d,青海伍道梁站和清水河站均为127d 。降雪强度等值线分布与雪季长度、降雪量和降雪日数分布有明显不同,在黄淮、江淮一带等年平均降雪量不多的地区,平均降雪强度却比较大,甚至大于东北和西北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聂拉尔平均降雪强度也比较大,但最大降雪强度出现在江西省樟树(115.6oE,28.0oN,30.0m),达到5.3mm/d 。中国的雪带分布东北、内蒙东部、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边缘、秦岭、山东半岛北部为常年多雪带;南疆大部、青藏高原中西部、西北东部、华北大部、秦岭-淮河地区为常年降雪带;塔里木盆地大部、阿拉善地区、黄河下游一带、南方山地丘陵地区为偶尔降雪带;滇中南、四川盆地、长江以南的小型盆地和谷地、江浙闽沿海等地区为永久无雪带 。作用对农作物雪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雪是具有很好保温效果的物质,可以在寒冬保护植物不被冻伤,来年开春雪水融化可以为植被提供良好的供水,大自然的力量绝对不是巧合,因雪的导热本领很差,土壤表面盖上一层雪被,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外传,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所以,受雪保护的庄稼可安全过冬 。积雪还能为农作物储蓄水分 。此外,雪还能增强土壤肥力 。据测定,每1升雪水里,约含氮化物7.5克 。雪水渗入土壤,就等于施了一次氮肥 。用雪水餵养家畜家禽、灌溉庄稼都可收到明显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