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园( 二 )


煦园

文章插图
煦园主要景点煦园中有一艘用青石砌成、长14.5米的仿木石舫 , 现已成为煦园的标誌 , 清乾隆曾题为“不繫舟” , 一语双关 , 石舫分为前后两舱 , 卷棚屋顶 , 覆以黄色琉璃瓦 , 有石制跳板可以登舟 , 舫身两侧镶嵌有雕刻着许多彩色图案的青砖雕花栏板 , 十分精细 。据说 , 洪秀全死后 , 为了尸体不被人发现 , 就埋在不繫舟下面 , 但曾国荃攻下南京后 , 还是把尸体挖出示众 , 上演了一幕人间惨剧 。
煦园

文章插图
煦园煦园有一座十二生肖石叠合而成假山 , 为南假山 , 山中有一“六角亭”形似两亭重叠而成 , 远看好似双亭并立 , 近看却是方胜连环 , 浑然一体 , 形影相随 , 须臾不可分离 , 因此又名“鸳鸯亭” 。桐音馆是院中最大的建筑 , 以桐木建成 , 曾是曾国藩的花厅 , 门前屋后有大梧桐数株 , 雨打梧桐 , 声趣雅然 , 桐音馆后有北假山 , 山中有洞 , 洞洞相连 , 宛若迷宫 , 出洞后 , 旁有道光皇帝御笔所书的“印心石室”石碑 。建筑特点全园面积仅有1.4公顷 , 建筑精巧 , 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古典园林 , 也是金陵名园之一 。园内有夕佳楼、不繫舟、忘飞阁、鸳鸯亭等景点 。煦园以水为主 。水体南北走向 , 平面如长型花瓶 。在造园手法上 , 为了突破单一狭长的水体 , 故用舫、阁把水池自然分割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繫的三个部分 。有分有聚 , 虽分实聚使中部形成较开阔的水面 。南舫北阁遥相呼应 , 东榭西楼隔岸相望 , 花间隐榭 , 水际安亭 , 为水体最精彩的部分 。煦园小巧玲珑 , 以水为主 , 置石航于南 , 阁于北 , 使水景一分为7 , 既互相联繫 , 又各自独立 , 使人感到大中有小 , 小中见大 , 虚实相映 , 层次分明 。煦园建于清代道光年间 , 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全园面积仅20余亩 。园内花木扶疏 ,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 湖山叠石点缀其间 , 显得小巧玲线、秀丽雅静 , 是一座富有江南特色的园林 。进入园内 , 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大假山群 , 由十二生肖石叠合而成 。假山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文要要素之一 , 中国北方皇家园林体现的是真山真水 , 而南方私家园林往往以假山假水来体现园林的自然神韵 。这座大假山 , 在园林构景中起到了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的抑景作用 , 给游人创造了一种渐入佳境的情趣 。园林风格煦园的园林构筑以水为主体 。水体呈南北走向 , 在建园手法上 , 为了突破单一狭长的水体 , 还巧用画舫、楼阁将水面自然分割成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繫的三个部分 。平面如长形花瓶 , 使中部形成较开阔的水面 , 南航北阁遥相呼应 , 
煦园

文章插图
煦园东讲西楼隔岸相望 , 有分有聚 , 虽分实聚 , 景致自然和谐 。煦园的亭台楼阁也布置得十分巧妙 。“瓶口”有漪澜阁屹立水中 , 左右有小桥可波 , 南面有石舫相对 。山上这座金字亭 , 称为六角亭 。这座飞檐翘角的亭子为双顶 , 远看好似双亭并立 , 近看却是浑然一体 , 亭下有山石相衬 , 造型别致 , 形影相依 , 因而称之为“鸳鸯亭” 。右边平台上的那座建筑 , 是桐音馆 , 是煦园内最大的建筑物 , 其建筑材料都用桐木 。桐音馆是当年洪秀全与部下商议国事的地方 , 取上下同心 , 异口同声的意思 。在桐音馆北面的一组假山群中 , 有一块石碑 , 上有道光皇帝御笔“印心石室”4个大字 。据说当年的两江总督秦澍少时家贫 , 却整天坐在溪流中的大石块上专心研读 , 后来终于功成名就 。道光皇帝有感于他潜心钻研的精神 , 赐“印心石室”4字 , 用来勉励后人 。西花园东廊上还有一块非常着名的碑 , 这就是俞樾所书的《枫桥夜泊》诗碑 , 据说是从苏州寒山寺中移来的 。俞樾 , 字曲园 , 是清末着名学者 。在诗碑中俞樾告诉我们 , 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句中的“江枫”实为“江春” , 是后人误传为“江枫” 。当然 , 俞樾在这里无非只是要告诉人们这一事实 , 并非强调要把“江枫”改为“江春” 。由此 , 我们可以看出俞樾的严谨治学态度 。瓶形水池瓶形的水池是人工开凿的 , 整个水池周长约1866米 , 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一半多 。池水清澈 , 水池四周全部用明代城砖驳岸 , 显得非常古雅 。水池的南端 , 有一座长14.5米的仿木船式石肪 。据说这座石舫是两江总督尹继善为了自己享乐 , 在清代乾隆十一年建造的 。石舫上的“不繫舟”匾额是当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所题 。中国有句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