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名称 藤壶( 二 )


动物名称 藤壶

文章插图
藤壶药理作用:100%藤壶水煎液20ml/kg腹腔注射,显着提高小鼠负压耐缺氧能力 。100%藤壶水煎醇溶液作用不显着 。科属分类:藤壶科主治:胃痛吞酸;水火烫伤;小儿头疖;疔疮肿毒生态环境:营固着生活,群栖于岩石相潮间带中潮区的上部,常形成白色的“藤壶带”,尤以内湾盐度较低,水质澄清处分布较多 。採收和储藏:全年可采,取肉,鲜用 。或取壳洗净,除去杂质即可 。资源分布:中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功效分类:制酸止痛药;解毒疗疮药性味:味鹹;性凉药材基源:为藤壶科动物白脊藤壶的肉或壳 。用法用量:内服:壳煎汤,30-60g 。外用:肉适量,捣烂敷 。出处:《中华本草》相关记载浙江省玉环县的渔民,就将藤壶叫作“蛐”,敲藤壶叫作“打蛐” 。也有的人则将它写作“触嘴”,如《玉环坎门镇志》中就记载:“或有余暇,到海滩岩凹钓取海螺,敲取藤壶(土名‘触嘴’),聊充菜餚 。”《浙江省岱山县药物志》中称“白脊藤壶”,别名“锉”“锉壳” 。“常成群附着于海岸岩石或其他海产动物体外 。固壳近于圆筒状的圆锥形,壳口大,壳板厚,壳口上面有能活动的左右二对壳板 。”《岱山县誌》又称藤壶俗名“触” 。温州平阳称藤壶为“雀嘴 ”,《平阳渔业志》称它“重盐腌之,能久藏” 。叶大兵编着《温州民俗》(海洋出版社,1992年)中称瑞安四珍包括龟脚、红蛋曲、神眼、雪鳗四种水产,其中红蛋曲即藤壶,“外壳近于圆筒形,内壳由三角形壳片合成,壳色带红紫,常成簇密集附着于海岛岩礁间低潮线附近岩石上,每年农曆三月和六七月採挖,入汤烫过,敲去外壳,再加香料蒸熟,为佐餐佳肴”云云 。“蛐”“触”“锉”“蛩”,读音都差不多 。
动物名称 藤壶

文章插图
藤壶相关传说在海岛,凡有礁岩处便会有藤壶,海底岩石任生长,阳光海水任享用,比起别的水族,惬意得多了 。关于藤壶的这一生活习性,洞头的渔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挺有趣的传说 。龙王公主想上岸观赏人间美景,龙王担心岸边礁岩太滑溜,会跌坏心肝女儿,便下令在水族中招“门坎石”,铺在礁岩上为龙王公主垫脚 。谁愿承担这一重任,海里礁上任凭来去,不必再受管束 。水族们平日老埋怨水底的日子太沉闷,有这幺个好机会,都争着报名,竞争激烈 。龙头鱼凭自己沾了个“龙”字,第一个应试 。它们一条挨着一条横卧在礁岩上,让龙王公主踩着走 。可龙头鱼们平日娇生惯养,身子虚弱,龙王公主踩上去才走了两步,它们便吃不消了,一条条东倒西歪的,让龙王公主摔倒了 。龙王大怒,把龙头鱼们狠狠打了一顿,打得它们鳞也脱了,骨头也酥了 。水族们吓坏了,不敢再试,只有藤壶挺身而出 。这藤壶原在龙宫御膳房打杂,平日用坏的酒盅碗盏,都一一保存着,这一回派上用场了 。它们把破酒盅残碗盏往身上一罩,一层层附在岩礁上,龙王公主踩上去稳稳噹噹的,一走走到了岩顶 。从此,藤壶们便既能在水底又能在礁岩上生活了,时间一长,那些酒盅碗盏就成了保护身子的硬壳了 。食用方法温岭人吃藤壶一般都是清水氽汤鲜吃,其法很简单,放点姜芽,放点盐,将水烧开了,再放入藤壶烧开就可以了,其味鲜美可口,无须再放味素,撒点葱花,则色香味俱全 。当然,也可以“重盐腌之,能久藏”,腌了吃,味道各有千秋,也可鲜吃 。藤壶最好鲜吃 。岛上最经典的吃法就是,一敲回来即连汤带水装盘来个隔水清炖,我们叫“炖触” 。除撒一丁点盐外,无需任何调料,以保持它的原汁原味 。炖熟揭锅,会发现盘子比之前满了些许——一层富含蛋白质的似蛋花又像豆腐花的物质被蒸了出来,厚厚地聚积在色泽白嫩、肉质细腻的藤壶肉周边,同时,藤壶特有的鲜香扑鼻而来 。将鸡蛋打散加少量黄酒放入洗净的藤壶中清蒸,这便是具有健胃止酸功效的藤壶蒸蛋 。藤壶的鲜甜夹杂了黄酒的醇和,轻轻一闻就足以让人食慾大动欲罢不能,吃过一次后更是念念不忘 。藤壶比一般的海鲜更难保鲜,即便放进冰柜,不出两日便不再肥美,原有的风味蕩然无存 。幸好,智慧的岛上人民发明了“醉触” 。“醉触”分为生醉和熟醉,生醉即把新鲜的生藤壶洗净,放进玻璃瓶,倒入黄酒,再加少量的白糖和盐,密封数日后食用 。若把新鲜生藤壶换成氽水后的半熟藤壶,那就是熟醉了 。生醉比熟醉可保存得更久,风味也更原始,下酒下饭都是上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