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蒙台梭利( 二 )


玛利亚·蒙台梭利

文章插图
玛利亚·蒙台梭利1898年 , 在都灵召开的教育会议上 , 蒙特梭利发表了以《精神教育》为题的演讲 , 阐述了对智障儿童教育的思想和方法 。她认为:“儿童的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 , 而不是医学问题”并向社会呼吁 , 智障儿童应当与正常儿童一样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蒙特梭利发现 , 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水平一般比同龄的正常儿童差 , 但与年龄更小的正常儿童有很多共同的特点 , 如感官发育不完善 , 动作不协调 , 走路不稳定 , 不能从事脱衣服之类的活动 , 没有掌握语言 , 注意力不集中等 。因此她确信 , 自己为智力缺陷儿童设计的教育方法也适用于正常儿童 , 而且会获得更显着的效果 。于是 , 她决心献身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工作 。1901年 , 蒙特梭利离开精神治疗学院 , 再次回到罗马大学 , 进修哲学、普通教育学、实验心理学和教育人类学 , 以扩大和加深自己的理论基础 , 进一步研究教育正常儿童的方法 , 这为以后从事正常儿童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04—1907年 , 她担任罗马大学人类学教授 , 并在讲义的基础上整理成《教育人类学》一书 , 于1908年出版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 。招收 3—6 岁的儿童加以教育 , 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 , 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 , 几年后 , 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 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 。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 , 轰动了整个欧洲 , “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导 , 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 。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 。1909年 , 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 , 1912年这部着作在美国出版 , 同时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 , 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 , 1913年—1915 年 , 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 。到四十年代 , 仅仅美国就有2000多所 。蒙台梭利在世界範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1929年 , “国际蒙特梭利协会”在丹麦成立 , 蒙特梭利任会长 。此后 , 10多个国家相继成立了“蒙特梭利学会” 。从1929年至1951年蒙特梭利逝世前 , “国际蒙特梭利协会”召开了9次大会 , 蒙特梭利连任9届大会主席 。到1952年蒙特梭利逝世时 , 欧美和印度等地都建立了蒙特梭利学会 , “儿童之家”则遍及世界各地 。第一次于1929年在丹麦的艾尔斯诸举行; 第二次于1932年在法国的尼斯; 第三次于1933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第四次于1934年在义大利的罗马; 第五次于1936年在英国的牛津; 第六次于1937年在丹麦的哥本哈根; 第七次于1938年在苏格兰爱丁堡; 第八次于1949年在义大利的山瑞穆; 第九次于1951年在英国的伦敦 。蒙特梭利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实现世界和平奋斗了一生 。她生前曾经获得许多荣誉和奖励 , 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她的热爱与尊敬 。例如 , 法国授予她 “荣誉社团会员勋章”;她的故乡安科纳和米兰等地授予“荣誉公民”的称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授予她“荣誉哲学博士”学位;苏格兰教育研究院授予她“荣誉院士”职位 。1949、1950、1951年连续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资格 。蒙特梭利认为 , 儿童具有内在的学习驱动力(贺尔美) , 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强烈学习与吸收能力(牧内美) , 这使得幼儿从出生起便开始对环境保持着不断的探索 。在这种发自内心的内在驱动力影响下 , 儿童不断的探索环境 , 随着他运用自己身体的熟练度不断增加 , 其探索环境的範围也会日益增大 。在探索过程中所获取的经验 , 将会被吸收并成为日后进行更高阶智慧型学习活动的基础;探索中所获得的喜悦与成就感 , 则会正向循环的支持儿童下一次的探索 , 并形成自信、积极、独立、主动的正向性格特质 。为此 , 蒙特梭利主张不要盲目限制儿童的自由行动 , 并为儿童準备一个他可以最大限度的自由活动的环境(儿童之家与蒙氏教具) 。这个环境需要能够支持孩子的自由探索与发展 , 在滋养孩子的好奇心 , 形成正向性格特质的同时 , 为其日后的学习赋予一个最基本的框架概念与基础 。蒙台梭利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看法 , 是她全部教育学说的基础 。纵观蒙台梭利的全部学说 , 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 , 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 , 而是儿童和环境互动作用的结果 , 是“通过探索环境时所获得的经验从而实现的”(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 , 1949年英文版 , 第97页) 。蒙台梭利肯定 , 创造良好的环境 , 採取正确的教育措施 , 及早进行教育 , 丰富儿童的经验 , 可以消除和防止智力落后的现象 。具体地说 , 蒙台梭利首先强调的是人和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 。她说:“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 , 使生命力显现出来 , 他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发展起来的” 。“人的第一意识不是后天给予的 , 而是先天存在的” , 她把这叫做“精神胚胎” 。对儿童来讲 , 生命力表现为自发性冲动 , 因此她把对儿童的自发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 , 对旧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予以猛烈抨击 。她说:“在这样的学校里 , 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 , 每人被束缚在一个地方——桌子边” , 这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 。在身体方面 , 导致骨骼畸形;在心理方面 , 教师为了把零碎乾瘪的知识塞进儿童的头脑 , 用奖励和惩罚诱逼儿童集中注意和缄默不动 。蒙台梭利否定奖励、惩罚等强化的作用 , 强调儿童的内在力量、主观能动性;要求环境(刺激)要适合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兴趣 , 认为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 ,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变化和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 , 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 , “生命是活动的 , 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 , 为了使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通过活动得到表现、满足和发展 , 就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 。蒙台梭利为“儿童之家”设定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一个较大的花园 , 学生可自由进出;轻巧的桌椅 , 4岁儿童便能随意搬动;教室里放有长排矮柜 , 儿童可任意取用放在里面的各种教具 。这样的环境设定明显地是服务于儿童的自由活动的 。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来看 , 蒙台梭利强调通过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发展呈现一种节律(阶段):童年是个性形成最重要的时期 , “没有比这个时期更需要智力方面的帮助”了(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 , 第27页) 。而在童年期 , 儿童的各种心理机能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 , 例如 , 2—6岁是对良好的行为规範的敏感期 , 2—4岁是对色、声、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 。某种感觉能力在相应时期内出现、消失 , 当它们出现时 , 能最有效地学习;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 , 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 这正是很多低能儿童之所以低能的主要原因 。因此 ,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又是举足轻重的 。蒙台梭利说 , 环境问题在她的教育方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蒙台梭利还认为 ,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 , 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 , 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 , 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教学 , 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 , 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蒙台梭利关于敏感期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的思想已被心理学家广泛接受 。蒙特梭利的初级教学法适用于3~6岁的儿童 , 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为了促使幼儿生理的正常发展 , 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动作熟练化 ,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肌肉练习 , 她除了顺其自然 , 让幼儿通过坐、起、走、穿衣、脱衣、取物、照料动植物等行为得到良好的体育练习外 , 还发明了种种器具 , 如螺旋梯、摇椅等等 , 帮助幼儿进行训练 , 还编制了体操乃至于呼吸、唇、舌、牙等方面的特别练习 。如穿衣、个人卫生、室内整理等 , 使儿童不需别人帮助而能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上的事项 , 培养其独立性 。不难看出 , 蒙台梭利上述做法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有许多可取之处 。至于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 , 还须作进一步的分析 。这是蒙台梭利方法中的中心环节 , 下文将予重点述评 。蒙台梭利认为 , 感官训练既为儿童将来的实际生活作準备 , 又是儿童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 。结合感官训练 , 提早让儿童接受读、写、算、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同时 , 通过谈话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通过特别设计的教具操作流程与数学教具 , 帮助孩子掌握“数量”的抽象概念 。通过大量的语言活动与教具 , 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文字书写与阅读能力 , 并增加儿童口头表达能力 。感官教育(感觉训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 , 也是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 , 《蒙台梭利方法》一书用1/4的篇幅来论述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 , 对于幼儿来说 , 是“刺激 , 而不是对事物的思维 , 吸引着他的注意” , 因此感官教育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 是重要的;蒙台梭利还认为 , “智慧型的培养首先依靠感觉……感觉练习是初步的基本的智力活动 。通过感觉的练习使儿童能辨认、分类、排列顺序 , 这就是智慧型和文化学习”(蒙台梭利:《高级蒙台梭利教学法》 , 第1卷“教育上的自发活动” , 1917年英文版 , 第198~205页) 。算术、书写、言语 , 甚至实际生活能力、良好秩序的规範都由感官教育引出 。还有 , 通过感官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儿童在感觉机能的某方面所存在的欠缺 , 以便及时治疗和纠正 。首先 , 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对不同的感官刺激存在不同敏感期的原理 , 将感官训练细分为触觉、视觉、听觉等的训练 , 每种训练单独进行 , 并创製了一套教具 , 共26种 , 供除嗅觉外的感官练习之用 。例如 , 供视觉练习用的一种教具是:三组圆柱 , 第一组高相等而直径不同 , 第二组直径相同而高不等 , 第三组高与直径均不同 , 要求儿童分别将其嵌入钻在木盘上的相应孔中 。其次 , 蒙台梭利认为 , 感官教育要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 , 成人儘量不予干涉 , 让儿童各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进度选择(按等级顺序排列的)教材、教具 , 并自行操作 , 只有这样 , 才能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 , 同时使教具与儿童的敏感期相配合 , 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蒙台梭利创製的教具能控制错误 , 她主要是通过这套教具让儿童进行自我教育 。例如 , 上面讲到的视觉教具 , 如果儿童把一个圆柱体放进一个比它小的孔 , 则放不进;若放进一个比它大的孔 , 则到最后 , 终将至少有一个圆柱体放不进孔中 , 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错误 , 就需重新调整 。所以说:“这套教具控制了每一个错误 , 要求儿童能进行自我纠正” 。再次 , 根据生命力活动服从一定节律的原理设计的整套感官训练教具 , 试图按儿童的水平和兴趣 , 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徵(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提供有等级的顺序的系统刺激(由浅入深 , 由易到难、由少到多……)以引起儿童的自由反应和自导学习 。有不少实验证明认识能力的培养应从感觉训练开始 , 感觉发展得越好 , 带来的外界信息越多 , 认知能力就越能得到发展 , 因此不少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为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的感觉训练是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的 。有些实验研究还证明蒙台梭利学校的儿童经过“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 , 智力一般有所提高 , 在知觉方面尤佳 。从教育史角度讲 , 蒙台梭利方法确有创见 。例如 , 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自然后果作为道德自我教育的方法 , 蒙台梭利将其从德育扩大到智育 , 主张让儿童在自我操作和摸索中 , 通过“教具的控制错误” , 达到智慧的自我教育 , 这对以后的个体化教学是一个启发 。又如文字书写的学习 , 裴斯塔洛齐主张通过绘画对形的掌握过渡到文字的书写 , 蒙台梭利则让幼儿从进入“儿童之家”的第一天起 , 就通过有计画的感官训练 , 在不知不觉之中“爆发式”地学会书写 , 效果比常规的要好得多 。蒙台梭利崇拜儿童的自发冲动 , 要求给儿童以极大的自由活动权 。因此 , 她试图让儿童通过作业的方式达到自我教育 。所谓作业 , 就是儿童根据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 , 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的一些活动 , 或者是感官练习 , 或者是算术练习 , 或者摆弄字母卡片 , 或者练习穿衣和脱衣动作等等 。蒙台梭利认为:通过作业 , 儿童自然就“学会谨慎 , 学会自觉 , 学会指挥身体的行动”;通过作业这种自由选择的个体活动方式 , 学会依靠自己、学会尊重他人 , 使“儿童之间没有妒忌 , 没有争吵” , 从而培养“绝对平静”的气氛 , 良好的秩序由此而来;通过作业 , 让儿童学会自我约束 , 为意志力形成作準备 , 推动儿童服从 。可见 , 蒙台梭利所主张的是从自由经过作业到自觉秩序和服从 , 从而实现让儿童自我教育的目的 。蒙台梭利认为 ,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式去观察、研究“自然的儿童” , 真正了解儿童的本来面目 , 从而揭开生命发展的“秘密面纱” , 探讨生命的“深刻真理” 。其次 , 在真正了解和认识儿童的前提下 , 教师应成为儿童自我发展的“援助者”、优异环境的“创造者” 。也就是说 , 教师的工作除了消极的观察 , 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儿童 , 但这种引导并不是那种直接教给儿童方法和观念的传统做法 , 而是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和作业的教具 , 使儿童通过自己的作业达到自我发现和发展 , 同时 , 教师应该阻止儿童的不良行为 , 免得危及儿童本人和其他儿童的发展 。再次 , 教师应无限热爱儿童 , 献身教育事业 , 不断完善自己 , 以自己的完美形象作为儿童自我教育的榜样 。国际蒙台梭利协会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ssociationMontessoriInternationale,AMI)系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亲手创建的无政府组织 ,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长期合作单位 , AMI于1929年在丹麦成立 , 同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蒙台梭利会议 , 蒙台梭利任会长 。AMI旨在开展与推广蒙台梭利博士的研究成果 , 并维护蒙台梭利博士所留给世人的这一伟大遗产 。一个合格的AMI教师 , 需经过96天的脱产培训和2个月的观察实习 , 6个月的理论和教具操作培训 。在6个月的理论和教具操作培训过程中还需要完成理论答辩与工作手册的製作 , 最终还需要通过AMI统一组织的考试才能顺利获得AMI教师资格证 。出版着作教育人类学(Pedagogical Anthropology)蒙特梭利教学法(The Montessori Method)蒙特梭利手册(Dr.Montessori's Own Handbook)高级蒙特梭利教学法(The Advanced Montessori Method)童年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ldhood)新世界的教育(Education For A New World)发现儿童(The Discovery Of Child)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教育之重建(Reconstruction In Education)家庭中的儿童(The Child In Family)个人语录1、母亲和幼教老师所产生的爱 , 近乎于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