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纵横家 苏秦( 四 )

    每游说一个国家,都在表面上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似乎是设身处地地替对方考虑问题,而从不言及他国及自己本人的合纵受益,使得对方便于接受 。
    陈述自己的观点时,都以此国与秦国的敌对关係为前提,在这一前提下谈此国与秦的利益冲突 。事实上,各国间的利害制约关係是相当複杂、瞬息变化的,关键在于在複杂的事物矛盾中舍掉其余而强调某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作出一个暗含的或假设的前提,苏秦在游说中单纯强调六国与秦的矛盾及六国间的相互依存,而对其他矛盾方面避而不谈,以此为前提来阐述自己的合纵主张,对六国之君有一定程度的蒙蔽性 。
    向对方分别摆出了实行自己的主张与不实行的两种行为后果,夸大了第一种行为选择的受益程度和第二种行为选择的受害程度,加大二者的反差度,促使对方下决心採纳自己的主张 。
    必要的时候,以客观的地理状况来加强对对方的说服 。
    必要时他还给对方以.应有的褒扬,夹杂以相应的激将法 。
历史评价荀子: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而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故齐之苏秦,楚之州侯(令尹),秦之张仪,可谓态臣者也 。张仪: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吕氏春秋·知度》:“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 。司马迁: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 。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 。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邹阳:①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 。何则?诚有以相知也 。②苏秦相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 。何则?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刘向: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桑弘羊:苏秦、张仪,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 。扬子《法言》: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余年,是夫?”曰:“诈人也 。圣人恶诸 。”曰:“孔子读而仪、秦行,何如也?”曰:“甚矣凤鸣而鸷翰也!”“然则子贡不为欤?”曰:“乱而不解,子贡耻诸 。说而不富贵,仪、秦耻诸 。”或曰:“仪、秦其才矣乎,迹不蹈已?”曰:“昔在任人,帝而难之,不以才矣 。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 。”曹操: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
战国时期纵横家 苏秦

文章插图
苏秦(三国志12历史武将)诸葛亮: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 。唐彦谦:贪名笑吴起,说国叹苏秦 。贾岛:沙埋古篆拆碑文,六国兴亡事系君;今日凄凉无说处,乱山秋尽有寒云 。吕蒙正:苏秦未遇,归家时,父母憎,兄弟恶,嫂不下玑,妻不愿炊,然衣锦归故里,马壮人强,萤光彩布,兄弟含笑出户迎,妻嫂下阶倾己顾,苏秦本是旧苏秦,昔日何陈今何亲 。自家骨肉尚如此,何况区区陌路人,抑犹未也 。苏轼: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曾巩:战国之游士则不然 。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 。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 。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司马光:仪与苏秦皆以纵横之术游诸侯,致位富贵,天下争慕效之……而仪、秦、衍最着 。王安石:已分将身死势权,恶名磨灭几何年 。想君魂魄千秋后,却悔初无二顷田 。邵雍:廉颇白起善用兵,苏秦张仪善纵横 。刘克庄:常产常心论,平生不谓然 。晚知苏季子,佩印为无田 。徐钧:本图富贵快心期,谩借从亲说便宜 。五国攻秦齐不至,客卿正是在齐时 。个人着作《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31篇,早佚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史书记载《史记·苏秦列传》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