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笑嫣( 二 )


苏笑嫣

文章插图
作者:苏笑嫣着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6-01版次:1装帧:平装评论青春心声的诗意吐露——读苏笑嫣的长篇小说《外省娃娃》白烨校园题材与求学故事,一直是当代青春文学的主打题材,这一方面的各种小说作品,不说数不胜数,也是摩肩接踵 。但在这一题材领域,总有一些新的作者携带新的作品而来,并以新颖的故事叙说带来新的青春风景 。新近读到的“90后”作者苏笑嫣的长篇小说《外省娃娃》,便是这种属于后起之秀的最新收穫,值得人们予以关注 。《外省娃娃》所主要描述的,是一个名叫“葵”(或“彼岸葵”)的女中学生,在北京、辽宁两地借读上学的校园故事 。她先是跟随来京的父母在北京读到高二,后又因应对高考回到辽宁老家再读高三 。在分属两地的两个学校,她不仅在学习上属于“借读”,而且在生活上也需要“借宿” 。这种“借读”与“借宿”的寄寓状态,便使葵的学习与生活非同寻常,从而具有某种背井又流离的特别况味 。有意味的是,作者在描写葵的异地借读生活时,虽然也写到了人生地不熟所造成的种种不方便与不适应,但更多的笔墨却是放在小主人公寻求同窗友情,调整自我心理,坚定理想追求等方面,从而使得整个故事的展开,压抑的气氛与轻鬆的情趣相随相伴,始终洋溢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气韵 。这不仅使读者放下了原本想要怜香惜玉的恻隐之心,而且看到了少年学子的顽强自立,受到了一种青春活力的强烈感染 。作为应届高中生中的“这一个”,葵看似很平常,实则很特别 。回到辽宁老家再读,她无可选择;面对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她的种种不适应在所难免 。但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限制学生自由的校规,强制管理学生的班主任,加上来自父母与家庭的种种压力 。面对这一切,她除了在同学之间发发怨言,私下给讨厌的老师起个外号外,就只能勉为其难的接受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死扛” 。但这些并不能阻止她放飞思想的翅膀,去从自己的角度寻思内里的问题 。她开始只是不解和郁闷,“学习是唯一的工作,而成功就是成为学习机器” 。继之是天问式的思索:“刻苦学习和追求自我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这些寻思与反思,终于使她渐渐明晰了追求,坚定了信念,那就是“努力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写什幺家族的历史,而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憧憬,有动力,有激情的,而不是背负着由外界带来的包袱,为了不属于自己希望的去努力” 。她暗中为自己庆幸,“庆幸自己不是一直以来在如此重压的环境下为了学习而学习,庆幸自己还有生活目标和生活态度,庆幸自己存在独立的大脑,而不仅仅是一个机器” 。读到这些发自肺腑又抱诚守真的感言与感喟,人们禁不住要为这个小大人式的葵拍手叫好了 。因为,她在与刻板的教育体制无奈地进行“死扛”的同时,仍在不屈服地寻觅着属于个人思想的突围,寻求着自我个性的应有的空间 。她是孤独的,她更是清醒的;她是弱小的,她更是坚强的 。在初步理清了思路,明晰了追求之后,葵在紧张又压抑的学校生活中,更加注意放鬆自己郁闷的心绪与情绪,从不放过可以“放纵”的机会,包括在学校里“哄哄”茄子(班主任外号)这样过于较真的老师,课外听听流行歌曲,出校与同学交游、聊天,尤其是与“谈得来”的魏小来、凌晓晨等约会 。这种“超过普通的朋友,然而并不存在爱情”的特殊关係,让人觉着格外“温暖”和重要,“我一生都难以忘记” 。之所以难以忘记,是因为这不只是简单的两性相吸,更是难能可贵的志趣相投 。除此之外,葵还为自己沉闷的学习生活开闢出了别的一些出口,那就是画画和写作 。因爱好画画,要考艺校,她每逢假期要到北京借读美术班,相对宽鬆的学习氛围,相对融洽的同学关係,与在辽宁老家的借读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为自己喜欢的理想而努力,也使她的心情倍感愉悦 。这种几近天壤之别的巨大反差,由葵自己的经历与体验款款道来,让人感到学校与学校的迥不相同,学习与学习的大不一样,从而切实反思我们现行的中学教育制度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外省娃娃》一书的写作中,苏笑嫣运用的一些艺术手法,也因自出机杼,颇为新人耳目 。小说是用自叙的方式来表述的,这种以“我”为主的第一人称叙述,加之许多实有的地名穿插其中,使得作品带有很强的纪实性色彩;而作品从故事的架构到叙事,都并不追求曲婉的故事性,连贯的情节性,而是以跳跃式的笔触、散文化的笔法,重在描述即时又灵动的感觉、感喟,感叹、感想,加之引述的歌词与自创的诗歌镶嵌其中,使得整个作品洋溢着一种浅吟低唱又情深意笃的诗性气度 。也许最值得称道的,是苏笑嫣在明秀、明慧的语言文字背后,叙事姿态的明朗、明达,这是一个作者的视野宏阔、胸怀博大、心气向上的一种艺术外化 。《外省娃娃》之所以在一个中学借读生的小故事中,释放出诸多引人又启人的意蕴,并成功地做到丽而不纤,轻而不浮,柔而不软,哀而不伤,其根由也正在这里 。毋庸讳言,这样的一个艺术底色,如许的一个生活底盘,对于一个初涉写作的“90后”作者来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有了这个生活与文学的坚实底蕴,苏笑嫣的文学写作,当无可限量,可寄予厚望 。因此,在今后的文学跋涉道路上,苏笑嫣写出更好的作品,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惊喜,都将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自然而然的结果 。社会评价评论家评价着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对其作品有较高评价,甚至称其为90后第一诗人 。这位出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文坛老前辈以一位长者的身份称讚:“说实话,年轻人能有这样不浮躁、不功利的作品非常不容易……尤其文字上的功底,很难得,可以说在三十岁下的小辈中是凤毛麟角……”《文学报》曾引述这段话作为对苏笑嫣的中肯评价 。着名诗人杨克评论“诗二代”苏笑嫣:恬静中的爱(杨克:诗人 。国家一级作家、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广东商学院兼职教授 。)如果“诗二代”的说法成立,苏笑嫣必是90后排在前边的那一个!我没见过她妈妈娜仁琪琪格,也没见过苏笑嫣,故而想像起这场景来总有点诡异,在一个婚育愈来愈晚的年代,我认识的70后不少至今没有小孩,甚至还没结婚 。可70后“青年诗人”娜仁的女儿已是又一个亭亭玉立的诗人 。这生命的奇特现象冥冥中难道预示了罕有的诗歌之子的诞生?苏笑嫣书写的範围和领域,超越了18岁的心灵角落,在张扬而浮躁的年代,她沉静又清醒的去观看着身边的整个世界 。她一边用诗歌去为自己的灵魂开疆僻壤;一边又诉说着岁月、城市、季节、历史还有自由 。“见过你用双手框起阳光 歪着头的样子/见过你张开双臂在雨水中 释然的样子/见过你吹起廉价的肥皂泡 欣喜的样子/见过你在黄昏的空房间里 翩然起舞的样子/当然我也见过你 身着防风大衣/在阴冷潮湿的街道 抵抗逼仄的样子”少女视觉里的物象次第呈现,诗句带着特有的体温和气息恬淡流淌,却一步步决绝逼进成人的深刻 。没有任何一个年轻而美丽的生命不渴望爱情的抚慰,没有一颗敏感的心不渴望让另一双温暖的手牵起自己一同奔向那个辽旷的未来 。所以即便聪明如苏笑嫣这样的女子,也焦虑且害怕着自己的指尖“在黑暗中/慢慢拼接你的影子” 。可“女性诗歌”常见的怨诉倾向与撕裂情感与她无缘,她懵懂中理解的爱情很温暖,是在平淡的日子和宁静的家庭生活的枝桠上所盛开的幸福花朵 。季节尤其是秋天也是苏笑嫣非常钟爱的书写主题之一 。秋天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好描写的对象,因为自古至今有太多诗人抒发过秋意情怀,导致关于秋天的意象符号固定化以致格式化,对于读者也形成了相当的思维定式 。但是苏笑嫣以她出众的才情写出了一篇篇秋歌 。她在“清朗与宁静 明确与直接/黄坠入绿 点彩一般的”的秋景中,竟从“那手握手那肩靠肩的依偎 温馨”发现“原来这凉也是可以浅笑的/整个秋 都是带着浅笑的” 。这就是汉语诗歌,它归于禅意而非理性,人与景灵性毕现 。而《带着绿与记忆》《九月的骨头软了下来》这两首诗中却不仅仅只有画面的美感和情感的深度,而且有一种智性的美隐藏在其中 。意象和隐喻的运用在《带着绿与记忆》这首诗中被苏笑嫣运用的出神入化,秋风将青虫的绿带走,也将“重之又重的记忆”带走 。时光蒸发了花瓶中花朵的鲜嫩水分,“拾掇着属于自己的幼年 童年 少年”的我,伫在秋风中等着记忆的归来;恰犹如伏在被秋风吹抖了的枝上等着绿意爬回的青虫 。秋看似凌乱的意象统一于诗人的愁绪,杂而不乱,让人讚叹 。可能是得益于苏笑嫣喜爱绘画的缘故,她很擅长于在一个完整而充实的背景里面,去强调隐匿其中的某个事物的特徵,抑或自己的感觉和生活哲学 。《年关》里在“亮着的灯”和豆浆“煮沸的香气里”,她“看着满是雾气的窗子”透过温暖竟看到“现在的我 将会和她一样/成为定格的画面 留在岁月里” 。苏笑嫣站在时间的角度去对空间进行智性审视,无疑拓展了诗歌语言的张力,深化了诗歌的所指,促进了其诗歌意指的产生 。《一面镜子,拥有两堆杂草》也是一篇审智的佳作,而且这首诗在结构和意象的驾驭上也非常的成功,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 。夜、镜子和我看似毫无关联的三个意象获得了完整的统一,浓墨的夜色犹如一面镜子,用黑映射着黑 。而行走在无边夜色中的我融入了这一片黑色当中,被空洞的孤独所袭中 。清醒的明白着自己内心孤独的我,因着这清醒而幸福着,亦因着这孤独而痛着 。我也仿佛是一面镜子一样,呈现着自己的一些面目却也隐匿起一些真实的感觉 。苏笑嫣在诗中抓住了我、夜色与镜子都同样具有的两面性和矛盾性来加以互喻 。就像司空图在《诗品》中所说的“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把事物的形状丢掉,反而更加神似 。运用事物相通的特性来相互比喻,“无理而妙” 。如果没有《我是一个胃病患者》跟《电池与发动机》那类诗歌,苏笑嫣诗歌技巧的运用和诗歌艺术性价值得以体现的只是一个方面而已,局限于“筐” 。而异质和另类的楔入使得这只诗歌的筐“空”了起来,丰富多维起来 。有意思的是,苏笑嫣的诗歌很喜欢运用排比修辞手法,这种本来属于“浪漫主义”的“过时”风格被她用的很灵活也很巧妙,并没有让人产生呆板的感觉 。因为她在排比句式的使用过程中控制住了诗歌的语言节奏,使诗歌语气不会变的急速,也不会让人感觉在加强语气或强调什幺,反而呈现一种缓缓的铺陈画面之感,使得排比句子与她诗歌随意、柔和的气质与内省、静谧的风格水乳相容 。她诗的精神很现代,然则在样貌上,诗的每段却相对整齐,趋向于古典诗歌对于形式的要求 。最重要的是,她一直在写作中保持了一颗平实而认真的心,并用这颗心去诠释生活的美 。这是苏笑嫣的诗歌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90后诗人所让人讚叹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