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有医生在!”众志成城何惧风雨

7月22日早晨4时多,采访人员的微信上出现一则信息:“转运完最后一名患者已是凌晨两点,能在如此危急时刻,如此训练有素,完成如此大体量的工作,1天内11350名患者全部安全转移,真得必须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工作人员点赞,为河南人民点赞!河南暴雨中的‘郑大一附院速度’!河南暴雨中的中原人民大爱!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01
困境下的自救
【 风雨|“有医生在!”众志成城何惧风雨】“心电监护和备用电池全部耗完,急救科室正在用人工呼吸气囊抢救危重病人,但是也坚持不了多久。”7月20日临近23时,这条关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微博,让人心头一紧。
7月20日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全部断电:几十台手术被迫中断,重症ICU里600多名病人失去设备支持,普通病房大量病人输氧告急。断电的同时,院区还面临断水、断网、断药以及断粮。转移,成为没有选择的选择。
7月21日早晨7时开始,郑大一附院开始分批转移在院病人。消防救援车、通讯保障车、柴油发电设备、工程抢险车辆有序分布,医护、物业、保安、病患和家属,有序而动。
“今天安排了20多名病人出院,现在还有70多名病人。”该院急诊内科主任王正斌说,有十几个本可以出院的轻症病人,因通讯和交通瘫痪,也无法离开。他从家里给大家带了些吃的,“勉强维持大家不慌乱”。
“电梯停了,主要靠人工转运危重病人。病人是医护人员连人带床抬下来的。”郑大一附院副院长苟建军告诉采访人员,在有关部门配合下,他们克服院区周围路况复杂的不利因素,已将300多名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至该院郑东院区以及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市人民医院等受灾较轻的医院。
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等有关方面的协调下,来自该省各地市和兄弟医院的救护车,甚至大巴车、私家车,都加入了转运队伍。院区病人及家属按照安保人员指挥,有序等车转院。“病人多,难题多,但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郑大一附院院长刘章锁说,郑大一附院ICU病房已经恢复供电,门诊和住院楼大部分恢复用电。现场有各部门、单位支援的发电车、移动通讯车,保证了医院的基本需求。
截至7月21日21时,600多名重症患者已转运,其余患者正在安全转运中。“7月22日,争取把病人转运完毕。”苟建军说。

风雨|“有医生在!”众志成城何惧风雨
文章插图

河南省儿童医院接诊转运患儿
02
全线出动救援
7月21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紧急召开“河南省防汛应急”新闻发布会,第一时间发布防汛救灾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发布会开始之前,在场人员全体起立,向在灾情中不幸遇难的人默哀。
7月17日—21日,河南省出现历史罕见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全省各地市均出现暴雨,北中部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地市平均降水量最大为郑州461.7毫米。据不完全统计,7月16日以来,此轮强降雨造成全省89个县(市、区)560个乡镇1240737人受灾,因极值暴雨致25人死亡7人失联。全省已紧急避险转移16325人,紧急转移安置16471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5千公顷,成灾面积25.2千公顷,绝收面积4.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4228.72万元。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徐忠介绍,该省于7月21日3时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Ⅰ级,省军区协调解放军730人、民兵690人,武警出动1159人、消防出动6760人次参加抢险救灾。该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处战时状态,地方党委政府及各级责任人在岗在位,在一线指导防汛抗灾,及时转移安置受困群众。社会各界及广大干群积极参与抗洪救灾,开展自救,形成了防汛抗洪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