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八景( 四 )


吉林市八景

文章插图
日前,在当地居民参与下,找到了已被毁坏的德英将军德政碑的碑额并挖掘出土. (二)、龙潭映月:(上述)(三)、白山鹿囿 : (上述)(四)、 团山双峙:东团山遗址在松花江铁路桥东侧坐32路汽车到团山子下往西上山就到 。
吉林市八景

文章插图
西团山在北山--黄旗屯间铁路线西侧独立路起点 。西团山西团山 , 吉林市城区西南有一座小山 , 山势呈圆形 , 在温德河北岸 , 称西团山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考古学者李文信及日本学者对这里进行了考古调查 , 一九四八年东北师大、吉林大学师生对国民党军队挖战壕时破坏的文物古蹟进行抢救性挖掘 , 一九五零年原文化部文物局组织 , 由裴文中为队长 , 贾兰坡、佟柱臣、李文中、杨公骥和王承礼等学者为队员的东北考古发掘团又对这里进行发掘 , 事后发表《吉林西团山石棺发掘报告》 , 提出“西团山文化”的命名 。在发掘的36座石棺墓中 , 出土的随葬品的品种和数量大体相同 , 主要有生产工具石斧、石锛、石刀、石镞和石纺轮;生活用具有陶壶、陶罐、陶钵、陶碗、陶鬲;饰品主要是白石管、野猪牙 。也有石棺内或石棺盖发现了家猪的臼齿或下颌骨 。在两座石棺的陶罐或陶碗里 , 发现了炭化的黍粒和金色狗尾草籽 。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实物表明 , 江城古时候是树木繁茂、水丰鱼肥 , 适宜人类生活的沃野 。六千年前 , 江城吉林市及附近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 劳动和生活 。三千年前 , 这里的人类进入了“西团山文化”时代 。西团山文化时期 , 大体与中原的西周与春秋初期相当 , 已经进行了奴隶时代 。而西团山人尚处在原始社会的末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初级阶段 。东团山 , 东团山遗址位于吉林市江湾大桥南松花江右岸 , 海拔252米 , 以其形状近似椭圆 , 且位于吉林市城东 , 故称之为东团山 , 东团山遗址据考 , 这里曾是渤海王国独奏州之一--涑州所在地 。东团山遗址是研究吉林地区古文化、古城、古国最有代表性的实物资料 。在东团山遗址及其附近 , 曾出土大量的原始社会以及汉、高句丽、渤海、辽、金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物 , 证明东团山一带是一处人类活动延续悠久的遗址 , 是吉林市中世纪历史的一个缩影 。被发掘的遗址内有青铜时代西团山文化遗址、汉夫余、高句丽、渤海诸时期的文化遗存 。西团山文化遗存 , 主要有生产、生活用的石器、陶器等物;汉夫余文化遗存 , 有宫城即在"南城子" 。在东团山上和山麓 , 有二至" 。四道以山皮土羼碎石构筑的环形城垣 。城内地面曾发现红色绳纹板瓦、方格纹板瓦 , 根据山城结构和城内遗物 , 可知此城为高句丽时期的遗址 。在南城子内 , 曾採集到渤海王国的建筑构件——鸱吻、板瓦、筒瓦、花纹砖等 。古夫余国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个隶属中原王朝的奴隶制政权 , 历西汉至北朝凡六百余年 , 曾至少有城六十四 , 村一千四百足见古夫余人为开拓松花江流域、传播中原文化及创造本民族文明所做出的特殊贡献 。1981 年 , 东团山遗址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丰满区也把东团山作为重要的人文景观 , 拟进行深度保护和开发 , 开闢专线旅游线路 , 届时东团山必将成为吉林市旅游观光胜地之一 。(五)、松江渔火:土城子乡鱼楼村 。虽未见过但是能感觉到松江渔火的点点萤光之美 。(六)、药寺晚钟:(上述)(七)、八卦孤悬:(上述)(八)、猴石凌云:位于江北大屯乡孤家子村北 , 石砬子顶端有一奇石 , 酷似猴形 , 阴天时常有云雾缭绕 , 有“猴石凌云”之称 。 , 为吉林八景之一 。可惜的是该景于六十年代因採石而被炸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