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堇( 二 )


角堇

文章插图
角堇分布图繁殖方法角堇900-1500粒/克 。适合用精量播种机播种 。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 , 播后出苗约需7-14天 , 出苗后应立即见光 , 否则易形成“高脚苗” 。角堇子叶较小 , 可用200孔穴盘育苗 , pH值为5.2-6.2 , 播种适宜基质是1∶1的泥炭、珍珠岩 , 用700倍液百菌清与基质混拌可有效防止苗期病害 。前一年採收的新种子发芽率一般在90%以上 , 因此每孔只需播1粒 , 播后覆盖基质的厚度大体与种子的直径相当 。出苗后立即将日/夜温度降至18℃/14℃ , 以防幼苗徒长 。真叶出现后可施用50-75ppm氮肥 , 随着幼苗长大 , 氮肥浓度可逐步升高至100ppm 。育苗期间应始终保持基质湿润 。播后4-5周、4-5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到8厘米营养钵中或定植 。栽培技术中国长江中下游可于9月中下旬播种 , 11月下旬摆放或定植于露地 , 12月即可开花形成景观 。北方地区可在 1-2 月于温室中播种育苗 , 3-4月在露地开始形成景观 。如夏季有降温设备 , 亦可于夏季育苗 , 秋季开花 。种植角堇应选择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pH值为5.6-6.5的沙质壤土 。移栽后的缓苗期应始终保持土壤湿润 , 缓苗后方可开始施肥 。此时角堇花芽开始分化 , 逐步进入生殖生长阶段 , 除补充氮肥外 , 还需要施用钾肥 , 两者比例是氮∶氧化钾为1:1.5 。角堇对肥料浓度较为敏感 , 一般不宜高于150ppm , 土壤含盐量高于1.5克/升时生长不良 。植株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后 , 每周可按上述要求浇施液体肥料 。微量元素中角堇对Mg、Fe需求较多 , 生长期中可用0.025克/升的MgSO4和FeSO4喷施1-2次 。生长期中摘心可促发侧枝 , 增加单株花数 , 延长单株花期 。合理使用多效唑等生长延缓剂有利于形成紧凑的株型 。病虫防治角堇栽培中可能遭遇的害虫有蚜虫、蓟马、红蜘蛛等 , 栽培过程中应注意清洁田园 , 避免在易感染上述虫害的植物附近种植 。常见病害有叶轮纹病(Ramularia)、霜霉病(Peronosporaviolae)、白粉病(Sphaerothecamacularis)、黑根腐病(Thelieviopsis)等 。合理的肥水管理能使植株迅速生长 , 建议早晨浇水 , 以避免夜间叶片湿度太大 , pH值不合适易导致黑根腐病 , 合适的土壤pH值可有效降低上述病害的发生机率 。主要价值角堇观赏价值很高 , 用于花坛周边景观、林地装饰、花园 , 床前、窗台、是在容器中生长的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