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八大富商,富可敌国!其中三位是历史上公认的商圣 中国古代十大个性巨商( 二 )

其事迹不再赘述,仅提一句,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 。此人不选,此评当废!
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约前235)
吕不韦,战国末年着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 。
吕不韦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着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限于名气之大,想不入选都难 。
5、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
胡光墉,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着名徽商 。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 。
胡雪岩应该说,凭此传奇业绩挤身“十大”次席当之无愧!
6、富可敌国——沈万三(1330年~1376年)
元末明初江南巨富 。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 。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 。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 。
7.白圭,东周洛阳人,因擅长经商致富而名誉满天下 。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对其事迹有详细记载,并称白圭为“治生祖” 。
颇富商业天赋的白圭从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经商理论,为后世经商者所师法 。他主张经商必须“乐观时变”,即经常注意农业生产变化动向和市场行情,及时掌握时机经谋取厚利 。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原则,每年粮食丰收后,买进五谷,售出丝、漆,在蚕茧上市时,便购进丝棉等织物,而出售粮食 。他主张经营广大民众生活必需品,市场既广,销路也好,不用与人争买卖之价,就可以得到较多的利润,这种利润来自时令差价和丰歉差价 。
薄利多销的经营原则,也是白圭所奉行的经营圭臬 。他说:“欲长钱,取下谷” 。下等谷物虽然价低利薄,但为广大庶民所必需,销量极大,故可取得巨额利润 。同时他也很重视商品质量,认为质量最高的商品才能赢得信誉,货硬才会有市场 。
更难能可贵的是,白圭在经营实践中,还明确主张要节约开支,勤苦耐劳,并能与他的雇工同甘共苦,“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共苦乐 。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白圭认为,一个商人要具备“智、勇、仁、强”四个条件,这也可以说是他所以能经商致富的要诀,“智”即要有权变;“勇”即要决断;“仁”即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强”即坚守时机 。他曾这样说过:“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取予,疆(强)不能有所守,虽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 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白圭是一代商业大师,后世商人把他尊为本行业的祖师爷 。刘继兴考证,宋景德四年,真宗皇帝封白圭为“商圣”;民间称白圭为“人间财神”,并设神牌供奉 。
8.胡光墉(1823~1885),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 。
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 。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