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青海果洛爱心义诊

“同心·共铸中国心”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自发而起的公益活动,在中央统战部指导下,已走过十三个年头,成长为构建“健康中国”,践行社会责任的大型爱心公益平台。自“同心·共铸中国心”成立以来,张伯礼院士与组委会一直密切合作,每年都会派出一批博士生跟随组委会到贫困地区访贫问苦、送医送药。2021年青海果洛行启程之际,张伯礼院士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并表示:“共铸中国心是全国公益的一面旗帜,我和我的团队会一直支持下去,把公益办得更好!在国内与新冠疫情抗争的特殊时期,此次果洛行更有特殊意义!”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青海果洛爱心义诊
文章插图

张伯礼院士视频致辞
2021年青海果洛行活动中,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党委与“同心·共铸中国心”主办方选拔10名博硕士服务团成员,包括我校一、二附院两位主任医师,覆盖心血管、针灸推拿学、中医骨科三个学科,与西安华大中医药研究院人员组成中医帐篷团队—红八连,首次作为中医独立团队进行爱心巡防活动。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青海果洛爱心义诊
文章插图

中医帐篷团队—红八连
7月7日,我校博硕士服务团2021年青海果洛志愿行成员顺利抵达果洛机场。随着“同心·共铸中国心”2021青海果洛行启动仪式的结束,志愿者们即刻出发,前往此次活动中海拔最高的地震多发区青海果洛州玛多县。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青海果洛爱心义诊
文章插图

志愿者顺利抵达果洛机场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青海果洛爱心义诊
文章插图

“同心·共铸中国心”2021青海果洛行启动仪式
由于海拔越来越高,空气氧含量越来越低,团队成员在前往玛多县的路途上高原反应逐渐加重,边吸氧边向玛多县前行;团队志愿者们互帮互助,在车上及时运用中医疗法应对高原反应,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对缓解高原反应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7月8日21时23分,玛多县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面对突发紧急情况,抵达玛多县的志愿者们毫无畏惧、从容不迫、冷静避险,安全应对突发的余震。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青海果洛爱心义诊
文章插图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青海果洛爱心义诊
文章插图

志愿者互帮互助缓解高原反应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青海果洛爱心义诊
文章插图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青海果洛爱心义诊
文章插图

地震后照片
为在有限时间内能够更多的服务果洛人民,为藏族同胞谋健康,为民族团结献力量,我校志愿行团队走遍果洛山水,先后到达玛多县花石峡镇卫生服务中心、甘德县江千乡中心卫生院、达日县查朗寺和狮龙宫殿等义诊点进行义诊活动。前来就诊的群众络绎不绝,许多百公里以外赶来的藏族同胞冒雨排队等候。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青海果洛爱心义诊
文章插图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青海果洛爱心义诊
文章插图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青海果洛爱心义诊
文章插图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青海果洛爱心义诊
文章插图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青海果洛爱心义诊
文章插图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青海果洛爱心义诊
文章插图

义诊现场照片
志愿者们的高原反应不断在持续,只要能够坚持就不停歇地诊治,身体因缺氧出现头晕时便在帐篷中拿着氧气瓶吸几口氧气,头痛严重的志愿者随时服用随身携带的散列痛药片,症状稍有缓解后继续进行义诊活动。午餐时间,志愿者们用瓢盛水、用洗洁净简单洗手,匆忙吃过午饭,放弃午休、即刻返岗。下午活动结束时,志愿者不忍心拒绝远道而来的就诊同胞,不断推迟返程时间,只为能够多看几位患者。中医帐篷团队累计诊疗患者1024人次,入户慰问4户,累计送药348778.2余元。国医双车行,将中医药传统文化带上了雪域高原;针对高原地方病,志愿者除了对患者进行诊治外,还与当地基层医生进行中医专业交流,分享经验心得,手把手进行针灸、推拿操作演示,帮扶提升当地基层公共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温暖藏族同胞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