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道场( 二 )


弥勒佛道场

文章插图
在与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东北边陲 , 在横亘楚蜀大地、绵延数百公里的武陵山脉 , 有一座充满神秘色彩而又雄奇伟岸的山峰 , 这就是贵州的梵净山 。几百年来 , 梵净山的名字一直在久久流传 。虽然朝代有更替 , 人世有变迁 , 但梵净山的魅力依然历久不衰 。
弥勒佛道场

文章插图
佛教文化一是庙 。历代所修寺庙甚多 , 大小寺庙数百座 , 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最为着名 , 四大皇庵之一的护国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 , 寺产遍及周围30多里 。释迦殿、弥勒殿在金顶上 , 始建于明朝 , 左为释迦殿 , 右为弥勒殿 , 中为金刀峡 , 天桥横跨峡上以沟通两殿 。庙后各有一巨石 , 一名晒经台 , 一名说法台 。这组建筑地处梵净山绝顶 , 下临一千多米的深谷 , 举目四眺 , 百里风云尽收眼底 , 甚为壮观 。承恩寺(俗名上茶殿) , 在金顶左侧 , 正殿三间 , 门额阴镌“敕赐承恩寺”五字 , 两侧配殿八间 , 仅存部分残墙 , 全部建筑面积占地1250平方米 。镇国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 , 始建于明代 , 20世纪50年代倾塌 。金顶古庙较多 , 遗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顶、圆通殿等多处 , 可惜尚存文字资料少 。
弥勒佛道场

文章插图

弥勒佛道场

文章插图
二是碑石和摩崖 。“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位于金顶东北500米处的老金顶脚 , 海拔2270米 , 建于明万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 , 碑为古排楼式 , 碑帽已脱落 , 而镶碑石坊及鼓形护脚、敦厚的台基仍旧完好 。额镌“敕赐”二字 , 故俗称敕赐碑 。禁砍山林碑 , 共两块 , 分别刻记清道光十二年1832)十二月护理贵州巡抚麟庆、贵州布政使司按察使李文耕署名的通告 。1985年9月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三是桥 。天桥架于金刀峡之上的石拱桥 , 凌空千尺 , 极为壮观 , 桥面宽1.86米 , 长5.41米 , 拱跨5米 , 始建年代应当与释迦、弥勒殿同 。二天桥在金顶腰 , 高3.9米 , 宽3米 , 雍正九年(1731)曾加修理 。这两座桥迄今保存完好 。
弥勒佛道场

文章插图
四是洞穴 。观音洞在金顶半山凹处 , 外方砌石墙 , 有岩浆泉水涌出 , 属上金顶的半山朝拜之处 。九皇洞在金顶北约1公里 , 为一天然石洞 , 面积100多平方米 , 传说九皇娘修炼之处 , 洞门为块石砌成 , 洞内有皇娘梳妆井和磨簪石等 。
弥勒佛道场

文章插图
五是奇峰经石 。金顶高约90米 , 海拔2493米 , 中部裂缝名金刀峡 , 将金顶一分为二 , 上有天桥相连 。金顶周围万卷经书、蘑菇石、老鹰岩、“金盆洗手”栩栩如生 。老金顶千姿百态 , 角峰相遂 , 百丈深渊的牛尾河谷太子石一峰挺立 , 堪称一绝 。六是云海波涛 。从金顶远望 , 白云无际 , 浓密处如堆积的新絮;稀疏时像薄洗的轻纱 。面对此景 , 清人有诗云:“转眼风云相会处 , 凭空移步作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