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胜镇( 二 )


捷胜镇

文章插图
捷胜镇全镇有锡坑、前进、东坑下库、东坑上库、沙坑、军船头、沙角尾及九伯岭等8个水库 。2003年以来,投入资金377万元,做好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旱、减灾防灾的能力,为农业增收创造了重要条件 。捷胜诗祠社、灯谜社及诗画社健康发展,定期出版期刊,推动了捷胜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和弘扬了捷胜的人文精神 。在汕尾成功举办了捷胜诗书画展览,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使捷胜文化遗产更加发扬光大 。旅游捷胜 属汕尾文化古城,有600多年的建城史 。捷胜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沙坑文化遗址得道庵、龟龄岛、黎明洞、白石庵等,这里海岸线12公里,曾经有金沙滩、金海滩的美称,实属旅游之胜地 。
捷胜镇

文章插图
捷胜镇着力从整合旅游资源,从打造旅游文化入手 。以该镇“白石庵”、“妈祖庙”、“云山观”为基础,以“得道庵”为重点,将其打造为捷胜镇的宗教旅游文化向外推介 。搞好自然风景的资源整合,由捷胜八景以及“黄金沙滩”、海洋养殖观赏园组成,规划出发展方向,彰显特色,抓好阳光、沙滩、空气、绿色等几个基础要素,在神、海、沙、石兼备及人文内涵丰富的基础上实施旅游旺镇的发展战略 。打造好具有海鲜特色的美食文化 。捷胜沿海的黄鱼、海胆、龙虾、膏蟹、石斑、角螺、鸡爪螺、紫菜、鲍鱼等等都是这里的海特产,特别是鲜活生猛的大网鱼,令不少人赞口不绝 。当地流传一句话:“喝大网鱼汤赢过吊‘胺基酸’”来形容大网鱼的营养价值 。已在扩建的旅游景点有:得道庵祖师庙,该庙建筑面积250平方米,投资500万元;动工兴建海洋养殖观赏园附近的度假村,计画总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白石庵正在进行全面装修,并已把原来狭小不平的路面拓宽建好 。捷胜镇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汕尾文化古城之一,其文物古蹟较多 。不但有唐宋元明清时期残留的大石牯古村遗址、茅埔墟镇遗址、隍庙戏台遗址、捷胜所署遗址等,还有距今6000年和3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沙坑南,东坑南和沙角尾等遗址 。另外,城隍爷、观音堂、七老将祠、长春洞、白石庵、得道庵、云海寺、云山观、黎明洞、龟龄岛、石狗湖等古建筑和自然风光也极具地方特色 。它们构成了捷胜镇丰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旅游景观 。六千年前的文明沙坑北遗址沙坑北遗址位于捷胜城西南四公里处,遗址东南面约一公里是沙坑村,南面距龟龄海约二公里,逶迤的丘陵山地成为该遗址北面的天然屏障,东面有淡水山坑向南流出龟龄海 。由于历年来造林砍林,该遗址受严重破坏 。出土文物有磨光石器和夹砂粗陶片 。石器,只有双凸面磨光石斧,没有发现石制饰物和其他器类 。陶器,多为夹砂粗陶器,有夹砂陶罐、釜残件等 。器形呈敞口、斜肩、鼓腹 。器表加浅褐色陶衣,饰绳纹、刻划纹、篦点纹等 。烧制火候低 。还有製作精良的泥质软陶陶器,有圈足盘、敞口罐等,并有彩绘圈足盘出现 。敞口罐的颈部有较精细的刻划纹,或饰篦点纹 。这类遗址还包括捷胜东坑遗址 。沙坑北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沙角尾遗址这一类型的文化遗址包括捷胜沙角尾,田墘南町、石鼓、东州坑沙坝仔等处,沙角尾遗址较有代表性 。沙角尾遗址位于捷胜城东南三公里处临海山坡上,西北面距沙角尾村约一公里,东面背山,西南临海 。遗址所在地是红粘土临海山坡,不长草木,水土流失较严重 。三角尾村原地名为“沙角尾”,《粤东考古发现》一书写作“三角尾”,这也是捷胜人的叫法 。沙角尾遗址的文化特徵:石器,主要是多型号的磨光长身石斧、石奔,有少量的有肩石奔 。还有呈叶形的磨光石箭镞 。陶器,主是一种矮圈足陶罐,饰曲折纹,腹部饰一周附加堆纹 。有的罐口沿带流 。器表饰绳纹、斜方格纹、叶脉纹、曲折纹等纹饰 。沙角尾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沙坑南遗址沙坑南遗址(《粤东考古发现》一书称为SOS)位于沙坑北遗址南侧,东北面一公里是沙坑村,南距龟龄海约一公里,东面有淡水山坑向南流出海 。出土文物的特徵:石器:石石奔的横截面呈梯形,有一种成弧凹形刮削器 。还有石箭、石簇、石矛、匕首和石戈等石器磨製特别精良,数量和器类都较多,是一处重要的制石箭工场 。陶器:主要是一种饰绳纹的夹砂粗陶器 。还有一种饰方格纹的泥质纹陶陶罐,口沿用轮制,腹部用手制而器身颇薄 。这种方格纹陶器与菝仔围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泥质陶陶器相类似 。沙坑南遗址属于新石时代末期 。贝壳碳十四化验测定的年代是公元前1050年(差距100年) 。东坑南遗址东坑南遗址(《粤东考古发现》一书称为TAS)位于捷胜东坑村南侧,东临东坑湖,西二公里是东坑盐町,南距坑海一公里,北距东坑村二公里,东北面有山塘围沟淡水山坑,流经遗址东面出海 。遗址面积约五十多亩 。其出土文物的文化特徵 。石器:主要是一种数量较多的、呈孤凹形的刮削器 。有一种横截面成梯形的石奔 。还有石箭镞、石矛、石戈等 。陶器:夹砂陶器有黑陶和红陶二种,主要器类是敞口罐 。还有一种矮圈足夹砂陶碗,器表饰绳纹 。泥质陶有浅红色和灰色二种,主要是一种有流带把壶,有一种直口陶罐和烧制火候较高的陶奔,器表均饰方格纹或双线方格纹 。有的方格纹陶已烧製成近瓷的硬陶,具备了较高水平的制陶技术 。在文物普查中,我们还在东坑南遗址发现了带深粽色厚釉的泥质陶片,由此说明,用釉的年代可上推以新石器时代 。以上出土文物的文化特徵表明,东坑南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末期 。该遗址的木碳样本的碳十四化验,年代测定于公元前1175年(差距400年) 。文化教育全镇有完全中学一所(文昌),初级中学一所(捷中)(已与文昌合併),国小五所,幼稚园三所(二私一公) 。全镇在校的高中生920人,国中生2800人,小学生5331人,在园幼儿110人,在校教职员工393人,其中中学教职员工163人,国小教职员工230人 。全镇中国小有电脑室3间,多媒体教室4间;近几年国小入学率达99.8%;中国小教学质量均居全区前茅,文昌中学高中部连续三届高考成绩喜人,今年高考入3A以上43人(其中本科6人,第一批2人,2A12人,2B12人);文昌中学创办艺术特色学校,传承和弘扬捷胜传统书画艺术,受到上级的表扬 。2005年,文昌、捷中均评为城区一级学校;2003年以来,全镇投入“改薄”资金512.5万元,其中:新建沙角尾、前进两所国小,改造牛肚、沙坑、石岗三所“薄弱”学校及配置东坑校围墙,文昌中学扩建教师宿舍,捷胜中学2006年投入资金200万元新建教学楼和宿舍楼近3000平方米,最佳化教书育人环境,改善了办学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