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抗金英雄岳飞与宋高宗真实关系( 四 )


写了君臣两人的关系,接着可以讨论这段历史上最有名的公案—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了 。
第一个原因广为人知,即绍兴七年三月,宋廷解除了“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的兵权,高宗本来答应将刘光世率领的淮西军队拨给岳飞指挥 。可是在张浚和秦桧的提醒下,高宗临时变卦,拒绝将淮西军队交给岳飞 。对高宗的出尔反尔,岳飞十分愤慨,一怒之下,他竟然离开本军驻地鄂州,以为母守孝为名上了庐山 。在封建王朝,未经皇帝允许脱离岗位可称得上狂妄悖逆的大罪 。在高宗看来,这种行为分明是要挟君主,但当时金兵的威胁尚在,解除岳飞兵权的时机并不成熟,因此高宗不得不再三下诏,对岳飞好言抚慰,敦促其下山 。六月,岳飞返朝,向高宗请罪,高宗表示对其宽恕的同时,引用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剑耳”的话以示警告 。从这里可以看出岳飞是个有点小脾气的人—可是,即使“使气”也得看对象啊,而且还要当皇帝的三次下诏来请,同时君王在这种事情上有自己的想法很正常,岳飞也算博古通今,这一点应该知道的 。可岳飞不但为这个的事情发脾气,还要当皇帝的三番四次来请,也可见岳飞认为自己和皇帝是有“交情”的—一般的臣子何敢有这样的举动?
第二就是关于岳飞向高宗建议“立储”的事情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在之前已经有大臣提过这样的建议了,并得到了高宗的嘉许,为什么岳飞一提出来他就不高兴 。二是立储“正资宗之名”—历史上就有是以高宗名义还是以钦宗名义立的争论 。我们在这里暂讨论是以高宗自己名义立,那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高宗有猜忌愤怒之心都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从老赵家的传统来说,是深忌手握重兵的武将干涉朝政的—尤其是立储这样的大事 。其次,在高宗还只有三十岁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他一般会朝两个方面想:一、谁不想立自己的儿子继承这份大家业啊,现在我没儿子你却提出来,分明是认为我不能生了吧 。第二,即使不是第一种考虑,那么立储,还不就是为了安定人心,为出现万一的情况做准备?难道我三十岁就会有什么不测?如果是一般的大臣还好,那样只会使高宗心里不舒服,可能还要表面上称赞几句 。可以岳飞的特殊位置,加上两人关系还一度那么融洽,提这样的问题,就不简单是恼怒的情绪,还使得高宗很难堪—任何一个男人面对这样的问题都会心怀恨意的(何况他还是一国之君),哪怕他再忠诚,再怎么替自己着想 。
第三是关于议和的事情,本来对于国家政策,有宋一朝,武将都只有执行的份,可是岳飞不但不同意,而且公然反对,态度还非常坚决:“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善,恐贻后世讥议 。”—这样的话很重了,对于一心致力于“宋金友好”事业的高宗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
第四是关于岳飞两次赴淮西的军事支援行动,动作似乎都慢了一些 。这是高宗台面上要杀岳飞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关于这个事情有比较大争论,但个人认为在这个军事行动中,张俊需要负主要责任,但岳飞也是有一定责任的 。
网络配图
第五是宋金议和金国提出的条件,以前我觉得这个原因很可笑,很简单—能战方能言和,赵构也算是头脑正常的人,怎么会把敌方提出的无理条件认真的执行,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其实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这时宋朝基本上实现了以战促和,双边大体上处于战略相持阶段,而且宋朝也不只有岳飞你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啊 。从另外一个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个理由是正当的:1207年,南宋伐金失败,宋朝被迫将主持伐金的宰相韩侂胄杀害,并将其头颅送往金国谢罪 。杀掉主战派,以为和谈信用—这是金国人提出的条件,应该是很正常的 。我们还可以往下看一下历史:1161年,金主完颜亮侵宋,宋金两国翻脸,高宗禅位之后,第二年便从孝宗所请,为岳飞平反 。这或多或少也反映了岳飞是和谈的一个牺牲品—当然,原因不只这一个,里面还有高宗的个人感情在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