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捐髓后,他说:但愿绵薄之力能带去生的希望

“通过我这一点绵薄之力,能够挽救一个人,能给他带去生的希望,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7月13日,来自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郑先生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悬液采集,为病人带去了生命的种子。他是中华骨髓库第11648例,河北分库第531例,邯郸市第13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志愿者|捐髓后,他说:但愿绵薄之力能带去生的希望
文章插图
大爱捐髓希望尽微薄之力
来自邯郸市的郑先生,是一名烟草系统普通员工。2015年起,郑先生就开始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奉献爱心。在2019年3月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通过工作人员了解到中华骨髓库正在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当了解到我国每年都有许多患者因没有合适的配型黯然离开人间时,郑先生毅然决定留样报名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听到这些心里还是挺难受的,我就觉得有责任,得出一份力。”郑先生说,“然后就按照流程,在现场进行了血样的采集,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今年6月,郑先生接到邯郸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得知自己和一名患者配型成功。郑先生在激动的同时也难免存在忧虑。他说:“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我觉得特别欣慰。但多少也会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不会对我的身体工作产生影响。后来我也询问了当地红十字会,也自己上网查询了一些资料,打消了这些顾虑。”
两年后配型成功带去生的希望
当家里人知道这个消息时,刚开始是反对的。郑先生的父亲是一名癌症患者,奶奶年纪也很大了,都离不开照顾。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妻子是一名小学教师。郑先生无疑是家里的顶梁柱。家人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对身体不好的影响,温馨的家可能也因此分崩离析。
郑先生积极进行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介绍,最终还是获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我父亲,他本身也是一名病人,配型成功的消息对病人来说是生的希望,已经给到眼前却又消散,打击太大了。得到家里人支持后,更让我欣慰了,也坚定了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志和决心。”郑先生说。

志愿者|捐髓后,他说:但愿绵薄之力能带去生的希望
文章插图
6月20日,郑先生积极配合邯郸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进行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同月25日检查结果完全合格,可以进行移植。7月8日在红会工作人员陪同下赴石家庄进行捐献前的准备。
呼吁更多人加入捐髓队伍
到达石家庄后,郑先生在医院安排下进行捐献前的动员准备。“注射动员剂对我来说没什么反应,身体感觉良好。”他每天都在朋友圈分享动态,捐献流程也并不是普遍印象里的抽骨髓,打消家人朋友对这项事业的误解和恐惧,让他们踏实下心。
采集在7月13日进行,郑先生5:30分起床,做着采集前的准备,“有点期待也有点小顾虑,希望一切顺利。”八点多采集正式开始,四五个小时后采集完毕。郑先生说:“就像歌里唱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这项事业,多一个志愿者就多一份希望,就能多救一个人。”
河北省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年龄在18~42周岁,身体健康(符合无偿献血条件),有意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可与所在地省级分库或红十字会联系,在当地的采血点采集8~10毫升血液,经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检测,把相关资料录入到中华骨髓库的数据库中,这样就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了。同时也希望之前采集过血样的志愿者核实登记准备的联系方式,留下确切的联系地址,方便后续工作地进行。希望像郑先生等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榜样力量,能激励更多适龄健康公民加入中华骨髓库,加入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