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坝|荥经云峰寺36米高古桢楠傲立大西南 中国之最楠木林( 二 )


2010年4月 , 央视《国宝档案》来到荥经 , 进行了为期2天的拍摄 , 他们将云峰寺和距今有1900多年历史的东汉石碑“何君阁道碑”以及茶马古道、荥经砂器等一一纳入镜头 , 播出后引起反响 。
一个石头 , 一段美丽传说
在寺内天王殿阶梯下 , 我们看到 , 遮天的林荫下 , 一座“小山”被水泥栏杆围护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云峰寺怎么又叫“太湖寺”呢?荥经历来无湖 , 何来太湖之石?
细看 , 这座“小山”其实是一坨占地为80多平方米、高5米多的石灰石 , 可能由于长期的水蚀作用而形成粗粝奇特的形态 。不过质地上 , 它又多少具有天下名石‘太湖石’漏、瘦、皱、透的特点 , 透出一种特殊的灵气 。
【华西坝|荥经云峰寺36米高古桢楠傲立大西南 中国之最楠木林】李德祥告诉我们 , 此石被赋予了许多神秘的传说 , 颇为有趣 。一个传说是 , 因荥经人笃信佛教 , 在西天佛祖讲经大殿的两个石头 , 为荥经人的虔诚所感动 , 遂从西天飞来荥经 , 分别落在两个寺院里 , 为荥经的两个寺院镇寺 。其一即云峰寺的这一块 。另外的一块在山门寺 , 也是荥经在唐代就有的寺院 。那一块也是玲珑剔透 , 和此石一样具有太湖石的特点 。唯一不同的是那块石头上有如龙蛇盘行的通道 , 在唐代就被荥经当时的父母官许长源命名为飞来石了(又名“龙盘石”) 。
另一种说法是:二郎神担山追赶太阳 , 因到了此地时扁担断了 , 二石落在了云峰寺和山门寺 。又说此石为雌雄二石 , 山门寺的那个为雌石 , 云峰寺的为雄石 , 两石互相呼应 , 而不肯离开 , 所以就在两个寺院分别成了镇寺之石 。
有一副对联是这样来看待这个石头的神秘的:“问太湖片石 , 果从何处飞来?弥勒无言扪腹笑 。览严道诸山 , 唯数此峰独秀 , 禅关不锁任人游” 。仔细体会 , 当有另一番感受 。
藏经阁兼容儒佛道历史本色
云峰寺 , 作为先秦严道古城的著名的辟支佛道场 , 兼容“儒、佛、道”三种传统文化 , 它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 , 可谓名声遐迩 。这一点 , 我们从寺内藏经阁可以感触到 。
走过亭台楼阁 , 位于最高处的藏经阁矗立在我们眼前 。
据了解 , 藏经阁高约30米 , 明代建筑 , 飞檐雕梁 , 画栋花墩 , 具有典型的古代庙宇建筑特征 。步入藏经阁 , 鲜花盆景掩映之中 , 一个小巧精致的天井透下白昼的光亮 , 恍惚间似乎可以触摸到时间流逝的波澜 。按李德祥的说法 , 一座保存了几百年的30多米高的藏经阁 , 在建筑风格上融合了道教、佛教和中国儒家文化的多重内涵 , 有容乃大 , 既妙趣横生 , 也让众生各取所需 , 真不多见 。《荥经县志》记载藏经阁名声遐迩闻名 , 门前车水马龙 , 游客、香客络绎不绝 。
我们看到 , 藏经阁周遭 , 历经千年的浮雕、石刻随处可见 , 有些虽然青苔掩映 , 却感受到历史的触须在悄然中伸向你灵魂深处 , 带给你不小的震撼力 。
如今 , 藏经阁的基本面貌没变 , 不过原来的木雕格子窗变成了现代仿古木窗 , 原来长满荒草的院坝内 , 生长着五六根碗口粗的树木 。这样的场景 , 得益于荥经人对它们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