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老人自费15万元出书传承乡土文化|日照牛人| 新闻记者

日照牛人
【 72岁老人自费15万元出书传承乡土文化|日照牛人| 新闻记者】“牛马年,好耕田”。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在日照这座城市,一个个平凡的奋斗者,身体力行诠释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2021年,大众网·海报新闻特别推出百位“日照牛人”系列报道,旨在弘扬“三牛精神”,在“十四五”期间为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 徐晓东 葛闻政 胡日浩 日照报道

“这是我自己写的书,送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7月8日,莒县七旬老人宋成泰将自己的作品送给了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

72岁老人自费15万元出书传承乡土文化|日照牛人| 新闻记者
文章插图

走进宋成泰家中,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堆堆的书籍和各种笔记资料。《英雄的丰碑》《岚山抗战故事》《马鬐山志》......从2009年至今,宋成泰拿起笔开始写作,研究日照各地的民俗文化,自费15万元出了30多本有关当地民俗文化的旅游丛书,还在省以下报刊发表文章100多篇,其中考证抗战文章30多篇,8篇获奖。他用300多万文字记录历史,为后人留下精神财富,奉献自己的晚年。

72岁老人自费15万元出书传承乡土文化|日照牛人| 新闻记者
文章插图

宋成泰是原岚山区中楼镇副镇长,现年72周岁。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宋成泰经常和当地的群众聊天,听到有意思的故事,就用笔记下来,他对当地的民俗文化可谓耳熟能详。
1995年至2009年,在中楼镇工作期间,宋成泰发挥特长,为镇上的很多门头免费写美术字牌匾,“只要老百姓有需要我的地方,叫一声我就去。人们都说我不像当干部的,只要干起活来就像普通大众一样。”宋成泰回忆说。
“从岗位上退休后,我总想着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我喜欢研究民俗文化,我希望将这些整理成书,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我们的家乡,爱上这片土地。”这是宋成泰退休后竭力在做的事情。

72岁老人自费15万元出书传承乡土文化|日照牛人| 新闻记者
文章插图

中楼镇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马鬐山是鲁东南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素有鲁东南“小延安”之称。可渐渐地,宋成泰发现这些老一辈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年轻人都不了解。
这让宋成泰很触动:“文化是一个地方人脉、地脉、血脉、文脉、情脉的融合,我要对中楼历史文化进行抢救性挖掘。”退休后,他拿起笔,研究地方史、民俗,深入探讨中楼历史文化以及莒文化、岚山文化。

72岁老人自费15万元出书传承乡土文化|日照牛人| 新闻记者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从事民间文学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不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需要资金作支撑。十多年来,他通过调查采访,搜集资料的方式,几乎踏遍中楼山水、走街串巷调查采访。有时为了收集一个资料、一件实物,自费行程数千公里,有时为核对一个年份、一个人名而翻阅古书十余册......

72岁老人自费15万元出书传承乡土文化|日照牛人| 新闻记者
文章插图

他还被受聘主编了《莒县地名志》《莒县农业志》《英雄的丰碑》《莒县古文化志》以及《文化艺术》《莒州文苑》等书籍。先后被莒县政协、日照市政协、岚山区政协聘为“文史资料研究员”,被莒县民政局聘为“莒县烈士纪念馆研究员”,被多处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