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续书再认识 廿喂之最世界之最( 二 )


1987年摄制的电视剧《红楼梦》 , 片头字幕“原著”竟只有曹雪芹 , 编剧撇开了后四十回 , 以所谓的“考据”重编故事 , 表现无从稽考的所谓“曹公原意” , 遂有湘云为妓、宝玉乞讨等唐突的情节 , 至于当时自己写的台词 , 尤其味同嚼蜡、寡淡之极 , 既毫无前八十回的精彩 , 也远不及后四十回的自然 , 使全剧减色不少 。
对高鹗续书的不满 , 从他的稿本付刻之日便出现了 。不过那时读者只当这部一百二十回的大书是一人独立撰成 , 他们的不满 , 亦与今日文学批评家异趣 , 人们所难以接受的是宝黛这对才子佳人竟不能姻缘成就 , 而且大变迭起死亡相继 , 相比前几十回的温柔旖旎 , 乃恨太扫兴了 。
20世纪30年代 , 上海出版界流行过一阵重印文学“珍本” , 其中与《红楼梦》相关者就有好几种 , 比如《红楼圆梦》《红楼幻梦》《红楼真梦》《红楼复梦》《补红楼梦》《红楼梦补》《绮楼重梦》……这些“续”“补”都是接一百二十回而作 , 一言以蔽之:对原书之结局大不满 , 非要按自己的意思重新写过 , 其心乃安 。情节也大体一致 , 都是起黛玉晴雯之魂于地下 , 与宝玉完成花烛俱成仙体云云 , 其见识和才力 , 比之兰墅真是万万不及 。
我曾对这种“大团圆”很鄙视 , 觉得俗套肤浅;吾国难得有这样一部深刻的大悲剧 , 何必妄加改篡?但随着年齿日增、阅世渐深 , 遂觉得自己这种轻蔑纵然不算太错 , 却也是肤浅之见 。中国人何以热爱大团圆而不忍睹悲剧?盖吾国近数百年来 , 现实人生之残酷 , 固已超越一切文艺之所形容 , 每个人 , 生此世界 , 值乱离崩裂之战时自是刍狗 , 即使当太平繁盛如康乾际 , 也不过如草芥微虻 , 势禄不足自全 , 平民尤如鱼肉 。我们看《红楼梦》第十六回 , 贾府正在为贾政过生日 , 忽然皇帝派了太监来传旨 , 就“唬的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 , 忙止了戏文 , 撤去酒席 , 摆了香案 , 启中门跪接……贾赦等不知是何兆头 , 只得急忙更衣入朝 。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 , 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报信……”这真是一段极精彩的文字——专治时代 , 世宦勋荣如贾家 , 突然得到皇帝宣召 , 上下就如此惶惧无措 , 那是他们深晓天威莫测宦海无常 , 不知已亲历目睹过多少飞来横祸与灭门惨剧 。
这一次宣召当然是以“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的喜剧落幕的 , 但对照一百○五回“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 形式气氛又何其相似——那也是兰墅续书中公认最精彩的部分 。现实的苦难 , 已经深广过一切文艺的想象;每个人的身边 , 都在上演着各种形式的悲剧 , 国人哪里还需再向小说戏曲里寻觅 。相反地 , 那么多看似俗套的大团圆 , 实为严酷现实中的桃源传说、古槐迷梦 , 使人在其间得片刻的喘息和安慰 , 这正是人情之常 , 又有什么可非议呢?
与《红楼梦》约略同时而稍晚 , 出现了另一部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 , 这书专写山东一带城镇农村世情 , 其书的第廿四回是我很喜欢看的 。此回描写一个山东小县中小康人家的四季生活 , 现在看只是寻常的春种秋收耕读劳作 , 但却是数千年来罕有的乌托邦 , 录写冬天一节的部分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