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变身“临时外婆家”——天津一书店义务托管孩子20年|新华全媒+| 天津

新华社天津7月13日电(采访人员雷琨、王井怀、梁姊)暑假来临,如何托管孩子成为家长的心病。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有一片供孩子闹腾的“书海”。20年来,从一句“帮街坊搭把手”的承诺开始,天津市一家书店免费照看了上万名中小学生:孩子们可以在书店看书、写作业、吃饭,店员偶尔还要跟孩子斗智斗勇“保卫”图书……
现在,孩子的孩子又到上学的年纪,续写上一代人的故事。
一家书店,孩子的“临时外婆家”
天津市滨海新区宁波道的希望书店,和其他书店有些不一样:一张小猪佩奇图案的贴纸分隔出专门的少儿阅读区,三三两两的中学生围在桌前,有的写作业有的吃饭,小点的孩子偶尔撒欢打闹……
这是一家主要面向中小学生的书店,更是20年来附近中小学生的“临时外婆家”“小小托管所”。
13岁的小姑娘硕硕至今还嚷着要去书店找“姐姐”。她6岁那年,不到1岁的弟弟突然生病住院。当时当海员的爸爸出了海,爷爷奶奶在老家,妈妈要在医院照顾弟弟。茫然无助的时候,硕硕被她的“姚姥姥”——希望书店总经理姚志红接到了店里,白天在书店读书玩耍,晚上就跟着店员姐姐住宿舍,几位姐姐轮流讲故事哄她睡觉。
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像硕硕一样乖巧。一次,一个男孩在书店转来转去,“眼神飘着,一看就有事儿。”在书店工作多年的李立芹调出监控,果然,这个男孩几分钟前刚把一本辅导书偷塞进书包。
“有单独‘作案’的,还有打掩护的。一本书不值钱,但坏习惯必须改。”李立芹眼睛一瞪,孩子小脸一红,乖乖拿出书来。这个孩子后来还是经常光顾书店,乖多了。
20年,照看上万名孩子
早在2001年,时年36岁的姚志红看中了这个周边集中着塘沽二中、浙江路小学、宁波里小学等中小学的地段,创办希望书店,主要面向中小学生经营教辅材料、图书、文具等。
那时,附近居民中不乏外地来津打工的家长,有时顾不上照看孩子,书店便成了孩子暂时落脚地儿。给孩子们摆上一张桌子、几把小凳,姚志红接下了这桩“搭把手的小事儿”。慢慢地,附近家长有急事,也把孩子往这一放;有些孩子离家远,中午带着盒饭在书店吃;更多的孩子习惯了在这里一边做作业一边等家长。
“都是熟人熟脸,在这里大家放心,也能拉动一下生意。”姚志红笑着说。
2016年后,孩子越来越多,特别是考试前,书店满满当当,顾客都进不了门。姚志红一狠心,盘下旁边的一间房子,花了7个月,耗费近100万元,打造出焕然一新的“儿童书吧”。
“20年来,少说也照看了1万多名学生。”姚志红估算了一下。
如今,这些孩子上了高中、大学,走向天南海北。“90后”张琦初中时便待在书店,现在她的女儿即将上小学,也成了书店的“小常客”,一待就是小半天。
“希望孩子们能多看几本书”
20年来,一张阅读桌变成100多平方米的“网红”书吧。姚志红也从孩子口中的“姚阿姨”升级成“姚姥姥”。
“照顾了20年孩子,不担心出问题被家长责难吗?”采访人员问。
“孩子安全的事,天天考虑;家长的责难,还真没遇到过,也没考虑过。”姚志红又说起那句挂在嘴边的话,“家长忙,我们照看孩子,就是搭把手的事儿。”
这几年,随着各种补习班的兴起,到书店做作业的孩子少了。书吧越来越像驿站,奔忙的孩子成了候鸟,在补习班的间隙到此短暂驻足。
即使到了书吧,也是看书的少,玩手机的多。采访人员在书店观察发现,不少中学生待在书店里,盯着手机,跟对面的同学半天说不上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