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康熙统一台湾各方面策略的得失和利弊( 二 )


三、“因剿寓抚”、武力统一台湾的军事策略
康熙二十年,台湾郑氏集团内乱,导致其实力削弱,为清政府统一台湾提供了契机 。此时清王朝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军事强大,已具备了统一台湾的历史条件 。
1、清政府武力统一台湾的战略策略
(1)“因剿寓抚”,以剿促抚的战略方针 。
“因剿寓抚”这一战略方针是清朝杰出将领施琅在康熙七年(1668年)给朝廷的上书中提出来的 。其核心是以战逼和,以军事手段促成台湾问题的政治解决,尽量避免在台湾本岛引发战争 。“因剿寓抚”的重点在于“剿”,军事进攻占主导地位,同时又努力寻找政治解决的可能性 。二者的关系是先剿后抚、以剿促抚,也就是采取武力行动,以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台湾郑氏集团接受和谈条件,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 。
(2)选择得力将领,赋予专征大权“闻颦鼓而思良将” 。
康熙皇帝下定以武力统一台湾的决心之后,就开始考虑清军水师主将的人选问题 。他经过仔细斟酌,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担当率领清军进攻台湾的重任 。
网络配图

(3)施琅出色的指挥作战艺术 。
施琅的指挥艺术主要表现在他能够根据台湾海峡的气候特点,选择正确的渡海时机和进攻路线,还表现在其战场指挥和战术运用方面 。
2、武力威慑与政治招抚并用,实现对台湾本岛的和平统一澎湖海战结束后,清军对台湾郑氏集团已形成了大兵压境的有利态势 。这时,施琅为贯彻“因剿寓抚”的战略方针,下令暂停军事进攻,一面休整部队,补充弹药给养,作好进攻台湾的准备;一面采取措施,推动台湾问题向政治解决的方向发展 。他在澎湖禁止杀戮,张榜安民;优待战俘,放其归台;向台湾军民发布《安抚输诚示》,宣扬清政府宽大投诚者的政策 。施琅的做法,符合康熙皇帝对台湾“抚之为善”的战略思想,康熙皇帝深表赞许,并及时向台湾郑氏集团颁布了赦罪诏书,严肃指出:郑氏集团割据台湾,人民饱受其苦,这种局面应尽早结束 。郑克爽等人若能真心归顺,不但以往罪过全部赦免,而且将得到清政府的优待 。
在内外压力的逼迫下,以郑克爽为首的郑氏集团终于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 。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 。从此,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清政府康熙统一台湾各方面策略的得失和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