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网红”淘金中国,坐拥千万粉年入百万的生意能否持续? 信誓旦旦吉尼斯记录( 五 )




在海外网红孵化的过程中 , 魏沛然也摸索出一些可标准化的方法论 。比如十万粉丝是一个标准 。“通常我们寻觅的博主在YouTube上至少有10万粉丝 , 这基本可以体现创作者的能力 , 但绝对不是单纯唯粉丝数而论 , 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内容所处的细分领域是不是中国内容行业缺的 , 是不是外国人比中国人做的好的 。当然 , 还包括海外网红的配合度 , 需要有时间有意愿为中国市场做专门的内容 。”


3个月“考察期”是一个门槛 。“通常3个月是一个观察试验的周期 , 如果在3个月的尝试中效果不达预期 , 我们通常会转向下一个目标 , 除非团队对某些博主有特别的器重 , 会有一定的宽容度 。”


甚至在内容本土化运营上 , 也有固定的标准 。魏沛然告诉《中国企业家》 , “要想真正把海外网红引入国内并实现本土化运营 , 有三个阶段 。第一 , 只是把内容授权搬运到中国 , 将文本内容进行汉语翻译;第二 , 生产面向中国的内容;第三 , 生产来自中国的内容 。”


“从大的趋势上来说 , 随着Z世代们逐渐进入互联网 , 用户对国际化内容的需求势必是增长的 , 但是单一网红的成功又极具特殊性 , 一切都需要看市场检验 。”一位文娱领域从业者这样判断 。


像魏沛然一样的MCN运营者们试图用一些标准化的流程去对抗这种不确定性和特殊性 , 他们大多在某个细分领域找到了自己的成功经验 , 但在这场“流量迁徙”中能否复制前一个成功 , 只有用户和市场能最终决定 。


参考资料:Vice为巴哥拍摄的纪录片《Bart Baker离开YouTube:去中文互联网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