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名匠装饰公司地址 贵阳名匠装饰装修公司( 二 )


潘瑶曾花三年时间撰写水族非遗名录,三都水族自治县虽地域不大、人口不多,却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5项,省级非遗名录19项,这是身为水族人的她引以为傲的 。
她花了大量时间做田野调查,研究马尾绣起源 。从马尾绣图案中酷似古代饕餮纹的古文化痕迹可以推断,这项技艺的传承可能有千年之久 。
“马尾绣没有可考的文献资料,目前发现最早的马尾绣背带在明代 。”潘瑶说,水族人劳动和生活中使用的服饰、围腰、布鞋、荷包和童帽上,都以马尾绣少量点缀 。少数民族用来背婴孩的背带上,才会大面积使用马尾绣 。
“2006年,水族马尾绣和水书习俗一起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族马尾绣的类别是民间美术,这说明它的价值更多侧重在图案、色彩,以及背后的文化含义 。”她把马尾绣比喻成水族妇女的心灵绣品,“它是质朴、接近人性的,也是人类幼年时期没有任何雕饰的作品 。”
马尾绣的图案像是水族文化的神秘符号,多是大自然的花鸟虫鱼 。蝴蝶、蝙蝠、鱼、太阳、石榴、葫芦的纹样,都与古老传说相关 。每一种图案,都是水族妇女在封闭生活中想象出的图腾崇拜,通过针线代代相传 。
“水族妇女很多都没有文化,也没有美术功底 。她们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孩子的情感,一针一线地表达在马尾绣上 。”在解释为什么要用马尾来刺绣时,潘瑶说,贵州并非平原,水族却嗜好养马,这种生活习俗来自先民 。
水族自称“睢”,过去生活在睢水流域,即今天河南睢县一带 。秦统一六国后,水族南迁到黔桂交界地,始终保留养马习俗 。端节是水族最盛大的节日,类似汉族春节,每年此时,家家户户都把马牵出来,骑马登高,到端坡赛马 。
“水族男性老人去世,也会杀马来祭祀,水族人相信,马身上的毛发有神奇力量 。”她认为,马尾用于刺绣,既是水族人对族群的护佑,也是信仰与崇拜 。
“天才妈妈”韦桃花
韦桃花喜欢马尾绣,是出于天生的热爱 。从小看着母亲做马尾绣,边看边学,到了十来岁,什么都会了 。
一床马尾绣背带有多达50多道工序,她偷偷拆掉母亲做好的马尾绣背带成品,研究21片刺绣如何缝制成一床背带 。
“那时候一指丝线卖5角钱,很贵的 。”韦桃花记得,丝线、土布当时都是昂贵物 。怕母亲不许,她藏一点材料,边琢磨边自己做 。12岁那年,她独立完成了第一床马尾绣背带,母亲又惊又喜,带去赶集,竟卖出50元 。
“15岁我又做了一床,卖了70块,全家都很高兴 。”韦桃花17岁出嫁时,嫁妆里有40匹土布 。去到丈夫家的村寨,没人会做马尾绣,有人听说她能做,就找她定制 。
背带对于水族女性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水族女儿出嫁后,生育第一个孩子,母亲都会送来马尾绣背带 。一床背带不仅可以代代相传,也是外婆心灵手巧的象征 。越是做工精致的马尾绣,越能体现出娘家的心意、体面与富裕 。
马尾绣背带上最常见的蝴蝶纹饰,源于一个水族传说——古时天上有九个太阳,母亲背孩子下地干活,孩子中暑晕厥 。一群蝴蝶飞来,遮天蔽日,受护佑的孩子逐渐苏醒 。于是,蝴蝶成了水族人保佑母子平安的象征 。
做马尾绣,是水族妇女在繁重家务劳动后难得的放松时刻 。韦桃花至今记得,年轻时大家干完农活,三三两两聚在她家门口做马尾绣 。河水流淌,远处稻田在烈日照耀下闪着金光,女人们就在飞针走线中闲聊家常 。
一直以来,水族女性做背带都是农耕文明式的自给自足,到了韦桃花这一辈,马尾绣背带有了商品属性,开启家庭小作坊式的创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