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资治通鉴越是聪明人,越懂得在别人面前演戏!

《资治通鉴》第13卷 汉纪五汉高帝吕太后八年(辛酉,公元前180年)【原文】婴在荥陽,闻魏勃本教齐王举兵,使使召魏勃至,责问之。勃曰:“失火之家,岂暇先言丈人而后救火乎!”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灌将军熟视笑曰:“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乃罢魏勃。灌婴兵亦罢荥陽归。【译文】灌婴驻扎荥陽,闻知魏勃原先教唆齐王举兵,便派人召魏勃来见,加以责问。魏勃回答说:“家中失火的时候,哪有空闲时间先请示长辈而后才救火呢!”随即退立一旁,两腿颤抖不止,吓得说不出话来,直到最后也说不出别的话,为自己辩解。灌将军仔细审视魏勃,笑着说:“人说魏勃武勇,其实不过是个狂妄而平庸的人罢了,能有什么作为呢!”于是赦免魏勃不加追究。灌婴所统率的军队也从荥陽撤回长安。
聪明人|资治通鉴越是聪明人,越懂得在别人面前演戏!
文章插图
【解析】先来说说魏勃这个人,关于他的记载有3段。第一段是关于他如何获得曹参的赏识,通过买通门路给曹参扫地进入其视线,在曹参的推荐下成为齐国官员,受到齐王(刘肥,刘邦庶长子)重用。第二段是关于齐王(齐哀王,刘襄,刘肥的儿子)起兵造反诛灭诸吕。本来密谋好了,结果齐国相召平不同意,率兵把齐王宫给围困。眼看造反不成,魏勃出马骗得召平信任获得兵权,反手又把召平围困。可以说,要是没有魏勃,齐国起兵必然以闹剧收场。第三段就是这个。魏勃有两把刷子,在齐王团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说他是智囊、军师或许也不为过。齐王起兵,关键人物有这么几个,齐王、齐王舅舅、魏勃。为什么灌婴前两个人不找,找魏勃的麻烦?还要先说说当时的背景,《资治通鉴》记录的不是很详细,可以看《史记·高五王传》。灌婴在荥阳,闻魏勃本教齐王反,既诛吕氏,罢齐兵,使使召责问魏勃。(后略)关键在这7个字:既诛吕氏,罢齐兵。翻译过来就是,吕氏已经诛灭,齐兵已经罢兵退回齐国。也就是说,此时齐兵的作用已经没有了,不再需要齐国的力量。咱们把时间往前看,当初齐国起兵,吕禄、吕产派遣灌婴去平叛。但是,灌婴执行了陈平等人的计划,选择与齐兵对峙按兵不动。看起来是等待长安的变化,其实也是在防着齐兵,避免齐兵进入关中搅乱局势。诸吕是死定的,但如果齐兵进入关中,齐王在长安将会有极大的话语权,将来拥立新帝会有太多不确定性。而诸吕被灭后,群臣暗中商议认为代王刘恒可以为帝。这让出力甚多的齐王怎么想?感情自己辛辛苦苦到头来,为他人做嫁衣,便宜了自己的叔叔(刘恒为刘邦儿子,齐王刘襄是刘邦孙子)。心中能好过?能不愤怒?有没有可能振起兵造反?说不定、也好不说。因此,对于齐国要防、要削弱,不过不能明着来。到这里,灌婴找魏勃麻烦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首先,魏勃没背景,不过是齐王的下属。其次,魏勃在齐起兵行动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最后,魏勃本身在齐王手下受到重用,具有较大影响力。把魏勃搞定,齐王也算是废掉了。灌婴给魏勃传递的信息就是,齐王起兵别管他是不是为了诛灭诸吕,行为本质就是造反,必须要追究责任。齐王本人和他舅舅不好处理,只有你魏勃出来当替罪羊。搞一个魏勃,阻力小(没背景),效果大(算是拿掉了齐王的智囊,能够弱化齐王综合实力发挥)。魏勃也是聪明人,本来想着跟着齐王起兵,帮其登上帝位,自己混个从龙之功。现在机会没了,但是起兵却是扎扎实实的罪证。眼见灌婴专门找自己,多想想就知道是想拿自己来开刀,比如齐王是受到魏勃忽悠的。这个时候,魏勃有两种最直接的做法,其一解释起兵的理由,是为了诛灭诸吕,各种高大上。其二把责任推卸到齐王和他舅舅身上。这里要分析魏勃的个人利益。起兵时是想着博个荣华富贵。起兵结束,诸吕被灭,代王立为帝,此时的魏勃能保住眼下就不错了。第一种解释,就是造反有理。灌婴难道不明白你齐王起兵是为了什么?这样责问你魏勃就是压根不在乎你们当初起兵的理由。第二种解释,推责责任,看似好像有用,一旦这样说了,反而让灌婴尴尬了。既然是齐王和他舅舅的责任,那么你灌婴是否继续追究呢?退一步,就算灌婴因为这个不追究魏勃责任,那么回到齐国的魏勃能在齐王手下继续混吗?二五仔基本上都没好下场!所以,再次说魏勃是聪明人,不管你灌婴怎么说,我偷换概念,不直接回答问题。然后就是被吓的失态。勃曰:“失火之家,岂暇先言丈人而后救火乎!”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既然都被吓的说不出话来,自然就不存在言多必失了。而这种失态,更有两个意思。其一,魏勃知错,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且求生欲望极强。其二,通过展示自己被吓的失态,极大的满足了灌婴虚荣心。试想,你能一句话,让别人吓的屁滚尿流,这说明什么?你牛逼啊,居然这么有气势!既然如此,你还好意思去折腾弱小?至于灌婴是不是真的要处置已经不重要了。通过如此的折腾魏勃,以他在齐国高层的地位,多少会影响到齐国的决策。越是聪明人,越知道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人以不同姿态示人,用演戏来形容不足为过。这是虚伪善变吗?个人认为不是。关键还看他如此为了什么?从利益角度出发,如此的确能够获得利益。如魏勃就是以演戏来保命。如灌婴就是演戏来敲打魏勃,以图消弱分化齐国。从关系角度来说,可以是为了拉近关系,取信对方。这种例子就更多了。聪明人对聪明人,对方是否在演戏其实也能够看的出来。但是对聪明人而言,演戏更多是一种默契的保持,让彼此不撕破脸的点到为止。毕竟有些时候,话直接说的太明白,反而落了下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