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 , 乾隆看过奏折后 , 立即下了一道长达千余言的上谕 , 历数尹嘉铨处处罪状 , 认为本应“凌迟处死 , 家属缘坐” , 但为了表示皇上的大度 , 决定“加恩免其凌迟之罪 , 改为处绞立决 , 其家属一并加恩 , 免其缘坐 。”
三日后 , 又复旨道:“尹嘉铨悖谬书籍既多 , 其原籍亲族戚友必有存留之本 , 著传谕袁守侗明切晓谕 , 令将其书籍板片悉行呈出 , 毋任隐匿 , 一并解京销毁 。”饬令各省封疆大吏 , 尤其是尹嘉铨家乡直隶和他曾任职的山东、山西、甘肃等省督抚 , 详细访查 , “倘查办不实 , 致有隐漏 , 别经发觉 , 必将原办之该督抚等治罪 。”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地查抄审阅 , 结果各省督抚将缴到的尹氏文字封送北京集中处理 。尹嘉铨自著之书全部焚毁 , 由其疏解或作序的书则用抽毁的办法将其文字剔除 。最终销毁尹嘉铨著述编纂书籍79种 。
包括《贻教堂文集》、《近思录》三编四编、《随王草择言》、《皇清名臣言行录》、《尹氏家谱》、《思诚轩奏疏》、《二山尺牍》、《就正录》等等 。抽毁的有尹嘉铨疏注的《礼仪探本》、《共学约》、《小学大全》;作序的有《女孝经》、《家礼存义》、《纲目凡例释疑》、《作吏要言》等等 。
这种以书罪人、杀人、以人废书、禁书的情形在清代是司空见惯的 。尹嘉铨深陷文字狱惊天大案 , 其个人和著作的命运也就在劫难逃 。本人先是被捕、抄家;继而拷讯 , 查审著作和藏书;最后“照大逆律”处绞 。而他的各种著作 , 无论是否大逆不道 , 是否触犯禁忌 , 一律销毁 。这起“为父请谥”的奏折引发的“古稀案”文字狱的惊天大案 , 尽管彰显清代封建帝王的专制和残暴 , 但是从中也看出尹嘉铨这样追名逐誉官员的无耻和贪婪 。
如今看来 , 尹嘉铨的“古稀案”的虽然是一个特殊的案例 , 是一个害怕悍妻的退休官员所造成的 。但对当今桑榆晚景的老人来说 , 还是很具有惕励的特别意味 , 值得人们深思 。其实 , 人的一生就是一道加减法 , 年轻时不断地追求 , 不停地增加 , 是加法;进入老年以后 , 便是减法了 , 一直减到晚年两手空空 , 如同刚出生般赤条条地离去 , 一切归零 。所以到了一定年纪 , 就要见好就收 , 鞠躬谢幕 , 让人生自动切入另一道风景 , 让前台的灯光转换成幕后的明月 , 何尝不是人间的一大快事呢?
还是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在《酬乐天咏老见示》一诗中说得好:“莫道桑榆晚 , 为霞尚满天 。”即便到了桑榆晚景 , 还是有红霞满天的 。人老了更要有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千万不要像尹嘉铨一样 , 退休后还要因名所困 , 为名所累 , 最终为了名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悍妻逼夫追名逐誉引发的清朝大案:古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