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首才是唐诗七律第一?大家可能都搞错了 中国历史诗词律诗之最( 二 )


再来看看老杜的《登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
老杜的七律 , 那没说的 , 完全符合七律要求 , 首首都符合平仄韵律 。在他一生的几百作品里 , 除了应急的口占 , 几乎就没有出律的现象 , 可见在规则运用上 , 杜甫已经是炉火纯青的宗师级别 , 所以“诗圣”名不虚传 。
这首诗 , 不但句与句、联与联没毛病 , 他还做到了一个极高的要求——句中还自对 , 比如说第一句的“风急”与“天高”、第二句的“渚清”与“沙白” , 这个就太难了 , 而且在意象与意境的结合度上 , 堪称完美!
尽管如此 , 现在还有人说老杜的这首诗有败笔 , 他们说猿猴可以啸、啼 , 但不能“哀”;他们说“回”“杯”出韵了 , 真是可笑 。
老严的《沧浪诗话》里说 , 老杜的《登高》是唐人七律压卷之作 , 就是说他是第一名 , 我觉得没毛病 。此诗确实是做到了规则、写景、夹叙夹议、国家与个人的兼顾 , 也只有唐诗、也只有老杜能写出来 , 后人是做不到的 。
那么 , 还有一首诗可以跻身top3 , 甚至是第一名 , 来看——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唐·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 , 海燕双栖玳瑁梁 。
九月寒砧催木叶 , 十年征戍忆辽阳 。
白狼河北音书断 , 丹凤城南秋夜长 。
谁为含愁独不见 , 更教明月照流黄 。
《古意·卢家少妇》是唐代著名近体诗派诗人沈佺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 主要叙述一个新婚少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 , 是一首著名的闺怨诗 。
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 , 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 , 身居华屋之中 , 心驰万里之外 , 辗转反侧 , 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 。
这首诗虽取材于闺阁生活 , 语言也未脱尽齐梁以来的浮艳习气 , 却显得境界广远 , 气势飞动 , 读起来给人一种顺流直下的感觉 。
对了 , 这首诗胜在了气象上 , 不亚于《黄鹤楼》 。是后人比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所不能比的 , 这也是大唐气象 , 尽管是一首闺怨诗“独不见” 。
第三联“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 这里不要理解为“河北省” , 而是白狼河的北边 , 指东北边境;丹凤城是代指长安 , 丹凤城的来历本来是秦穆公的女儿喜欢吹箫 , 因为技术高超 , 引来了凤凰下凡偷听 , 故名长安为“凤城” 。
此时最牛的一联当属第二联“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 好在什么程度呢 , 诗圣杜甫的《秋兴八首》之首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也有化用的地方 。你看 , 两个“催”都用的好 , 但人家在前 , 是发明人 。
相对来说 , 沈佺期的意象更加开阖有度 , 刚写了身边的“九月”的光景(木叶摇落) , 马上回归了少妇的心思“十年”(想象丈夫在外的地方) , 有虚有实 , 让人不忍直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