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临沧:“小康村”扮靓西南边陲 孟定镇之历史文化之最( 二 )


来芒卡投资种沃柑的四川人张家林,种水果20年 。他介绍,芒卡的基地以前是撂荒地,石旮旯里种苞谷都困难 。但这里日照时间每天10多个小时,山坡地透水排水效果好,土壤微酸性正适合沃柑生长 。通过规模化连片改造,撂荒地变成“山岭梯田”,沃柑喝上山泉水 。张家林说,种沃柑从田间管理到采摘再到后期包装都需要人,当地佤族群众家门口就能务工,今年预计会开出工资1300万 。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水桑树自然村
道路、村庄产业和基础设施,乃至党建村寨治理一起建设,避免了小康村建设单打一 。截至目前,临沧573公里沿边公路串联成线,513公里沿边村组公路全部硬化 。沿边已建成产业基地近35万亩、专业合作社33个、农产品加工企业16个 。2019年,沿边小康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万元 。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水桑树自然村
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水桑树自然村
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水桑树自然村,村民纷纷感慨:小康村带来的变化太快了,就像变魔术一样!“这里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红色历史,更是避暑养生的首选之地”,临沧市委办督查专员、孟定镇沿边小康村建设工作队长陈宝印说:“通过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水桑树将打造成沿边小康村亮点中的亮点,让边境更加和谐安宁 。”
镇康县委副书记彭春蕊说,县里以沿边路网为依托,“一寨一策”打造经济发展“节点”,通过党建示范引领,整治村寨的人居环境,至今投入近5亿元建设沿边小康村 。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下班坝自然村
边疆群众的精气神上来了
夏日的沧源自治县班洪乡下班坝自然村像个花园,院子里的太阳花、龙船花竞相开放,这里没有院墙,竹篱笆上爬满了开着蓝色花朵的“五爪金龙” 。街道整洁,农家气息浓郁,房前屋后都是花园、菜园和果园 。同行的县扶贫办干部张亚利说,别小看佤族群众会种菜,这可是个历史性改变啊!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下班坝自然村
沧源佤族群众是建国后由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在脱贫攻坚和沿边小康村建设中,班洪乡探索出“六化同步”的乡村治理路子:资源利用集约化、建设方式互助化、资产归属集体化、经营模式合作化、大事小情协商化和日常管理网格化 。如乡里以5到7户成立一个互助小组,选出1名互助小组长,负责组织农户建圈舍、厕所、厨房、道路等,大家不计报酬、互帮互助,争做乡村振兴的主人 。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国门新村
在沿边小康村建设中,临沧市同步实施基础设施、农村经济发展、村级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整治、兴边富民“五大工程”,截至4月底,开工132个项目完成投资14亿多元 。与此同时,边境一线基层党组织更强了——用国门党工委、联合党工委、联合党支部等形式,统筹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固边兴边,投资6000万元,实施了12个边疆党建长廊建设项目 。临沧市委副书记张剑萍说,脱贫攻坚和沿边小康村建设,把发展的基础打好了、视野打开了,边疆民族群众的精气神也上来了!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国门新村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
沧源县的千年佤寨翁丁村,为发展旅游建起新寨,150多户村民整体搬迁,过上了“新寨生活、老寨上班”的生活 。老房子入股合作社,在老寨织布劳动生活就能赚工分,新寨的庭院、道路卫生等实行积分管理,每年兑现分红 。2019年底,翁丁村所有贫困户脱贫,人均纯收入突破11000元 。(徐元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