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穿越到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的欧洲,想找点中国元素,从宫廷到民间,都几乎是司空见惯的场景:宫廷宴会上最亮眼的,是王侯贵族身上华美的汉服 。巴黎城里最拉动票房演出的名剧,是丰姿蹁跹的中国皮影戏 。豪华干道上络绎不绝的,有装饰精美的中国轿子 。那些上流交际场合里,达官贵人们最撑场面扮风雅的随身小物件,自然是中国扇子 。而富家少爷小姐花前月下的浪漫场所,则是中国风情的凉亭 。至于精美绝伦的中国瓷器,更是从普通家庭到王族宫廷,享尽千家万户热捧欢迎 。
贵为国王的法国路易十四,更堪称其中的脑残死忠,平时上班办公,必穿中国汉服,王后也深受影响,大爱中国丝绸面料的鞋子,业余爱养中国金鱼 。两口子爱到深切,还干脆闹出把大动静:在著名的凡尔赛宫里,新建了一所中国宫 。整体建造完全中式特色,宫里的砖砖瓦瓦,也全是厚重中国风:柱子上的瓷砖上,满是中国图案,能放东西的地方,全摆满了高档中国瓷器,还有精美中国丝绸织成的纱帐 。放眼望去,扑面而来的洋土豪中国混搭风 。
国王如此敢糟,大家也有样学样 。英国女王就不甘落后 。照着作家笛福(写鲁滨逊的那位)的形容,女王不但最爱中式汉服,而且每当重大典礼活动,相关的房间更必须以中式风情来装饰 。且比起路易十四的混搭来,英国女王却是个精细人,房屋的中国风情装饰,一板一眼都必须考究,细化到窗帘屏风甚至桌椅家具,都必须完全中国式 。她的足迹到哪里,哪里就打扮成中国 。
国王们的带头下,贵族们的热情也高涨 。当时欧洲上流社会贵族妇女闲聊,主要就攀比自家的中国珍品,连带着中国货的价格,也连年水涨船高:当时欧洲纺织画师的必修课,便是学中国图案,只要绘制得像,山寨版的丝绸货都能卖高价 。瓷器更了不得,在西班牙这类军事国家,通常都是打赏有功士兵的珍品 。而在奴隶贸易发达的英国利物浦,中国瓷器更炒到天价 。没事抱件青花瓷到奴隶市场走两步,换十七八条黑大汉回来不成问题 。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这些情景,绝不是当时欧洲某一季或某几年的特殊风尚,而是绵延近二百年的火爆现象 。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欧洲大地满是最炫的中国风 。风靡欧洲两个世纪的中国热,在明亡清兴的年月,正是热得发烫 。而比起看似轻飘飘的流行风尚,中国文化对欧洲的震撼与改造,却更强力到震撼 。这其中知名度相对高的,便是来自大明的人文科学 。这算是洋牧师们在中国传教的最大意外收获:本来只为了获得中国人好感,勉强捧起四书五经看俩眼,以方便传教事业发展 。
孰料中国儒家文化的吸引力实在太强大,以至于这帮认不得几个中国字的传教士,竟都拿得起放不下,深深的陶醉于其中 。不但废寝忘食的学习,更前仆后继的翻译:利玛窦将中国的《四书》译成了拉丁文,金尼阁将中国的《五经》也随后翻译完成,随后这股翻译热潮,更从中国本土传到了欧洲,大批传教士们呕心沥血,把中国儒家学说典籍,精心介绍给欧洲 。
而这件事的后果,更像给整个欧洲大陆,投下一颗颗重磅炸弹,但凡有头脑的学者,都给震得发晕,其后史不绝书的,就是从十七世纪至启蒙运动年代,欧洲的哲学家思想家们,对中国文化毫不吝惜的赞美 。照着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的话说,中国文化,便是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 。
正是以这个新世界为平台,欧洲人越发深切体会到了儒家文化的厚重积累 。照着十七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的断言,儒家思想“远在希腊人的哲学很久很久以前” 。而其中完善的思想体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更是“竟使我们觉醒了” 。儒家圣人孔子,也在大洋彼岸得到了极高的尊崇,以狄德罗的赞美说“使世人获得对神最纯真的认识” 。霍尔巴哈得到的结论更激奋:全欧洲的政府,都要以儒家思想立国的中国政府为模范 。在对儒家思想的震撼认识与猛醒后,一代代西方思想家幡然振作,把各类典籍如饥似渴的解读 。清新的儒家思想,更成了西方启蒙运动的最强力助推 。如伏尔泰等领袖人物更对此推崇不已 。风云激荡的法国大革命里,更有这场思想革命的闪光印记:1789年《人权和公民宣言》中的核心法律,正是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历史揭秘:好色帝王齐宣王竟然有一位丑皇后!
- 赵氏孤儿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吗哪个版本是最真实的
- 揭秘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解开重重谜团
- 历史探秘:曹操有没有设七十二疑冢?
- 揭秘武则天无头石像、无字碑乾陵陵墓之谜
- 历史揭秘:妖姬苏妲己究竟是怎么死的?
- 赵武灵王为什么修筑历史上现存的最古老的长城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吃美女习俗:火煨火烤生吃
- 独家揭秘:三国时期著名的各大阵法
- 揭秘辛弃疾生平:有钱任性爱杀人爱搅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