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助朱棣夺嫡成就大业的第一功臣:高僧道衍( 三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姚广孝小的时候叫姚天禧,家住苏州,祖父和父亲两代从医 。他自幼天资聪颖,对于祖传医术并不感兴趣,总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有一天,他走在苏州城的大街上,忽然看到行人骚动起来,纷纷避让至路边 。姚广孝从人群中望去,只见大街上过来一队人马,中间一个人被前呼后拥,好不威风 。原来是元朝的僧官出行 。他打心眼里羡慕,从此下定决心出家为僧 。
姚广孝剃度出家是在元朝至正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52年 。要说也怪,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两件十分巧合的事情 。一件事就是姚广孝出家,也就是在这一年,有一个和尚还俗投军到了红巾军郭子兴部下,这个和尚便是朱元璋 。这两个人,一个出家,一个还俗,偶然的两件事,后来却改变了历史 。
姚广孝出家后,不仅学佛,而且拜了当地一位有名的道士为师,向他学习阴阳术数之学,同时又研习兵法,再加上他自己在儒学上本来也有很深的造诣,所以他这个人博学而不迂阔,出世而不厌世,中年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位兼通佛、道、儒的高僧 。
元、明之际的苏州是人才荟萃之地,才子云集 。姚广孝与这些才子们相交往来,他们这个圈子一共十个人,除了他是和尚外,其他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被当时人称为“北郭十友” 。了解姚广孝的朋友们这样评价他:“有当世才,虽自匿,欲有所用之 。”意思就是说他有治世的才能,虽然隐匿起来别人不知道,但还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 。这就好比当年隐匿在隆中被称作“卧龙”的诸葛亮,必待有识之人以担大用 。
不过苏州这个地方,元朝末年为张士诚占据 。张士诚虽然不是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但他却有一个优点,就是对当地文人才士礼敬有加,因此他的幕下也就网罗了不少文人 。张士诚被朱元璋灭掉以后,这些文人到了明初,就成为有历史问题的人物了 。有的人虽然也做了新朝的官员,但却得不到朱元璋的信任,有些人陆续获罪贬官,甚至还有的被朱元璋罗织罪名处死了 。
比如有一个名叫高启的人就是姚广孝他们“北郭十友”中的一员 。高启是明初著名诗人,曾经写诗挖苦朱元璋后宫不严,说:“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 。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夜深了宫禁森严,怎么还能有人来呢?这显然是说朱元璋出身草莽,不懂后宫的管理,造成后宫混乱 。而当时又确实有些功臣的子弟,经常出入后宫,甚至还有人曾去偷看朱元璋俘获的陈友谅的妃子 。朱元璋知道后,不去反省自己,反而对高启怀恨在心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朱元璋这个记仇的小心眼的人,虽然当时没有发作,但后来还是找了个机会,下令将高启腰斩 。不仅如此,朱元璋为了报复苏州一带的人追随张士诚,建国以后特别对苏州征收很重的税赋 。这时姚广孝虽然已经出家为僧,但是这些事情对他的政治立场肯定有所影响 。所以我个人觉得姚广孝在政治上是反对朱元璋体制的,说不定他认为既然你朱元璋安排了继承人,那我就要与你对着干,帮助燕王朱棣推翻你的继承者 。我认为这样的政治立场,成为他后来帮助朱棣打天下的主要动因 。当然,能够辅佐名君,成就大业,也一直是姚广孝的理想 。
据说有一天,他出游来到嵩山,遇到了一位名叫袁珙的相士 。袁珙看了道衍的面相后说:“好个怪僧,三角眼,形如病虎,生性必定嗜杀,是个刘秉忠之流的人物!”这刘秉忠是谁呀?刘秉忠是元朝初年辅佐忽必烈打天下的一位高僧 。这番话正中道衍的下怀,他就是想找机会辅佐一位明君,帮他成就帝王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