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案中慈禧对曾国藩不满: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 五 )



曾国藩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调动 。就在接到慈禧谕旨的当天,即8月30日,当即就回了个不看眉眼高低的奏折:“前在假期之驰赴天津,实因津事重大,不敢推诿 。臣目病甚重,往来文件,难以细阅,幕僚拟稿,难以核改 。江南庶政殷繁,若以病躯承乏,贻误必多 。唯有避位让贤,吁恳另简贤能 。目下津案未结,仍当暂留会办 。一俟奏结后,即请开缺,安心调理 。”他的要求很明确,即:一是不想去江南,怕因病耽误了那里的事务;二是强烈要求办完天津的案子再走,不愿就这样半途而废;三是办完案子后就彻底病休 。在此信中,他还从天津教案实际出发,不识时务地向慈禧给天津推荐官员 。
信发走后,曾国藩便加大了在老百姓中的“拿犯”力度 。9月4日、6日,他围棋也不下了,古书也不看了,接连亲自参加了对府、县的审问 。处理案件的积极性比以前还高 。可是9月7日,慈禧就给曾国藩来信,口气不容通融,内容也是三条:一是必须去江南,二是天津官员选用一事不需你操心,三是可以结了天津的案子再走 。最后慈禧补了一句:“毋再固辞 。”
曾国藩接到信,心情复杂 。9月9日,曾国藩又去信,信中反复谈了天津一案,最先错在洋人,至于府县,只是“临时失于弹压”,“不无可原” 。至于对他们怎样处理,请慈禧“圣裁” 。他为了尽量保护府、县,在做自己最后的努力 。然而,曾国藩的意见已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
9月13日,慈禧急令尚在陕西的李鸿章速来天津上任,而且很急迫 。到这时曾国藩这才真正看出了慈禧对自己的不满,看出了对自己办案效率不高问题百出的愤怒 。9月18日,曾国藩主动给慈禧去信解释此案为何进展缓慢 。说此类群体事件,真凶真犯实在不好确定,冤枉乱抓,以无辜充数,问心有所不忍,所以办案速度就慢了 。但最后他还是表决心,坚决执行慈禧指示,就是用变通的办法也要保证完成任务 。
曾国藩也看出来慈禧一直在为自己放走府、县的事生气 。但他为了挽回自己的失误,还是一有机会就为府、县下级说情 。一连几天,他都在“幕府谈思所以救全之法,踌躇良久” 。9月23日,曾国藩借上奏告知已革天津府县解送刑部日期的机会,又说了一次情:“府县本无大过,张光藻尤著循声 。臣之初意,岂肯加以重咎?过听浮议,举措失直,遽将府县奏交刑部 。此疏朝上,夕已悔憾 。请敕刑部细核供词,从轻定议,臣亦稍释隐憾 。”即说这不是他的真心,当时自己有点慌乱,上午报告请求处分府、县,下午就后悔了 。“原奏”的那些府县“罪行”,千万不能作为依据,一定要重新甄别,否则自己的良心就受不了 。通篇表达了哀求、忏悔、弥补的心情 。
但慈禧却难以息怒 。10月5日,怒旨:“该府县责任地方,乃于津民聚众滋事,不能设法防范,致匪徒乘机焚杀戒害多命,又未将凶犯赶紧拿获,情节较重 。且该革员等于奉旨交刑部治罪后,张光藻竟敢私往顺德,刘杰亦私往密云,任意逗留,尤为藐玩 。”慈禧说他们“情节较重”,再加私自外出,性质更严重 。彻底否定了曾国藩“府、县无大过”的说法 。
慈禧宣判:“张光藻、刘杰均着从重改发黑龙江效力赎罪,以示惩警 。”慈禧开始本来是想将二人在天津处理,结果这下“从重”弄到黑龙江去了 。曾国藩的一切努力完全落空,也再不敢说情,只有自吞苦果 。
事虽至此,曾国藩还仍然惦着他没办完的案子 。对所抓的80多人加大了审讯力度 。他把审讯地点就设在了自己的住处,他在日记中写道:“敲搒之声竟日不绝 。”可见对无辜百姓下手之狠 。终于,他凑够了拟杀的20人 。10月7日,曾国藩正式上报了他胡乱确定的这些人犯名单 。也同时正式上报了请求慈禧对他“交部严加议处”的处分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