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民生视线)


关爱|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民生视线)
文章插图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给予关心关爱。“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地方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何更好地从制度层面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孩子们又有哪些新期盼?请看本期报道。
——编 者
地处安徽省西北部的利辛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175万人口中,在外务工人员接近一半,由此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相对突出。截至今年一季度,利辛县20.3万名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达2万多名。
作为全国第二批适度普惠型基层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县和民政部“百县千村”基层儿童福利体系建设试点县,利辛县近年来充分发挥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多个维度力量,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儿童福利服务网络。
建立网络
村村建起儿童之家,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全覆盖
前不久,利辛县王市镇中王社区前尚庄村的留守儿童梦巧又收到了“爱心妈妈”给她带来的礼物——漂亮的裙子和学习用品。抱着这些礼物,梦巧开心地围着志愿者们转来转去。
上小学五年级的梦巧,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平常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梦巧聪明可爱,但是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根本照顾不过来。”村干部刘云回忆起第一次走访的情况,连连摇头。
了解到梦巧的情况,刘云推荐了社工梁惠、张顺利对口帮扶。两位“爱心妈妈”给梦巧带来漂亮的衣服,帮她洗澡剪头发,陪她一起做游戏。在志愿者的定期疏导下,梦巧对“爱心妈妈”们既信任又依赖,变得更加活泼自信。由于家境困难,梦巧的两位姐姐没有读完初中就辍学了。志愿者们又帮梦巧联系了县里的住宿制学校,帮她解决了生活费用,让梦巧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每次去学校,老师都说梦巧乖巧听话,成绩也在进步。”刘云说。
利辛县有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为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救助工作常态化,他们依托县儿童福利中心成立了利辛县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依托乡镇民政办成立乡镇儿童福利工作站,在各村(社区)明确了儿童主任,实现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全覆盖。县儿童福利院每年对全县23个乡镇的散居孤儿和重点关注的困境儿童进行入户走访,村儿童主任负责农村留守儿童走访。
如今在利辛县,每个村都有儿童之家,并且设立了村儿童主任。“我们要求村儿童主任每周在儿童之家开展活动不少于一次,重点做好儿童福利政策宣传等工作。”利辛县民政局局长闫林说,村(居)儿童主任对于一般儿童每年走访一次,对其他类别儿童每月走访一次,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状况。
每天下午5点钟,利辛县城关镇和谐社区的儿童之家就变得热闹起来。社区志愿者服务负责人、儿童主任李晓燕和其他工作人员一道,忙着招呼来这里看书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们放学后没有别的去处,儿童之家可以看书、做游戏、写作业,我们还会定期组织一些科普讲座。比如夏天到了,就要给孩子们讲一讲防溺水知识。”李晓燕说,日常相处中,孩子们和志愿者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些孩子比较内向,但是熟悉之后就愿意跟你说说心里话,比如对父母的思念,还有长大后要做什么,把我们这里当作一个有归属感的‘家’。”
【 关爱|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民生视线)】形成合力
整合救助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隔三差五,尚成明就会接到王新发的电话,告诉他自己儿子的变化。“帅帅放假回家了,变得爱说爱笑了!”“这次学习成绩有提高,帅帅还被老师表扬了!”电话那头的喜讯,能让尚成明高兴好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