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大,但书最大 世界之最大全集书评( 二 )


“清晨,火车缓缓地驶向县城,看到那座桥的时候,我知道,穰县就要到了,这是我旅行的第一站 。我曾经在这座桥上,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月亮 。”
文章的开篇由回家之路开始,慢慢探索属于梁庄的种种回忆,去发现故乡更多隐没于时间长河里的种种 。打张书本开始,我就跟着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走向梁庄,一路走一路感受梁庄的历史和记忆 。仿佛也像经历了一场人生经历一样,让人深刻且鲜活 。
当梁鸿回望故土时,突然察觉那些岁月往事都被时代轰鸣碾碎,乡村静默无声,捧起一抔黄土,只得满地碎片 。于是她文字抵抗变迁,捕捉消逝的风景,拼接消散的记忆,因为那是我们曾经或正在以那样的形态生活的依据 。
土地的女儿从泥土中来,也终究回归泥土,从梁庄出发,梁鸿一直在寻找答案 。而我们也都期待着看到更多后续我们不知道的延伸 。
本书以著者的家乡为调查对象,一反传统文学手法的虚构,而从社会学与人类学视角出发,采用本专业常用的田野观察法、访谈法等,再次回到家乡,亲身体验农村生活,试图揭示几十年来梁庄出现巨大变迁的原因,去透视农村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是如何“衰败”、“离散”、“重组”及“更新”的,在艰难转型过程中的情感则是著者更加关注的问题 。当然,著者是不认可“转型”这个词的,在她看来,农村所面临的问题,不是用“转型”就能简单掩盖的,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断裂与缺失的问题 。也当然,这个调查过程是及其艰难的,著者用“走向”梁庄来说自己的行为,也吐露了从“生在梁庄--出庄--回庄”这个转变过程的不容易,也表现了梁庄是永不可到达的,只是永远处于一种接近、靠近但是无法到达的状态,也就是著者所说的她尽力克服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努力还原真实,但是笔下的梁庄依旧不是真正的梁庄 。
10年前,梁鸿在《中国在梁庄》里提到“乡村在今天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它折射出怎样的社会问题与发展问题?”
10年后,她仍未停止追问 。她在现场给我们介绍说,自己想让“梁庄十年后”成为一个开始,“我想以后每十年写一次,直到我死了,把梁庄一直记录到最后,也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
作者笔下的梁庄,细数了近30年来的变化,让我们见证了日渐衰退的村庄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农村众多的留守(老人/儿童)也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乡村之间的关系,反思问题后衍生的很多很多问题,这也是我对这本书的初衷,我想从书里看到世界的更多,了解到更多 。10前年的梁庄是一种体会,而10年会的梁庄,甚至于所有农村现在又是一个什么局面了呢?新生代对农村的印象和面貌有多少了解呢?我很期待下一本梁庄的续集,让我们可以继续追逐时间的脚步去见证他们的变化 。
《中國在梁莊》
“追寻当年重返梁庄的原因、意义和写作中的困顿,五年之后,也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答案 。但是,我似乎看到了前面重峦叠嶂的山峰,看到它的轮廓和多样的迷雾 。有‘物’对应,有真切的怀疑、思考和问题意识,对于任何一个妄图寻找精神存在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幸福 。虽然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虚空,但不是虚无的虚空,而是实在的虚空 。我要弄清那‘实在’如何产生出虚空,寻找那虚空背后的方向和精神的褶皱 。我似乎获得了某种力量,再次返回书斋 。”
最后,她这样总结写作本书带来的收获,仿佛找到了再出发的动力 。
要学一本书,20%是书的观点,能延伸80%的知识是真正的学习 。长时间学习后立即睡觉,大脑才能在睡眠中处理和加深知识,所以近年来一直保持睡前阅读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