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高龄少女”童继淑:?以前通宵缝纫补家用,现在熬夜看球爱追剧

人物档案

熬夜|“高龄少女”童继淑:?以前通宵缝纫补家用,现在熬夜看球爱追剧
文章插图
童继淑,7月3日101岁生日。1920年农历5月24日生于重庆,长沙市芙蓉区一缝纫厂退休职工。
#核心提示
上午九点半,窗帘都快遮不住阳光时,童继淑老人起床了。“这一觉睡舒服了,今晚我倒要看看凶手到底是谁。”昨夜追电视剧《刑侦日记》到凌晨,老太太精神不减。
这个百岁老人的身体里,住着一个少女的灵魂:热衷熬夜追剧看球,也欢喜于背包远游旅行。
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她为了活着而活;物资匮乏的困难时期,她为了儿女而活;如今国盛民安,她开始为自己而活。
【 熬夜|“高龄少女”童继淑:?以前通宵缝纫补家用,现在熬夜看球爱追剧】# “苦难日”养五个孩子,通宵做零工 #
老人的卧房,飘着淡淡的阳光香气,那是新晒的被子、衣服散发出来的气味。翻开床头柜上的两本厚相册,她的百年人生就在这股光影的芳香中流泻开来。
1920年,童继淑出生于重庆一个中产之家,家教很严,而她却并不是一个听话的乖乖女。
“家里要给我缠小脚、打耳洞,我都溜走了。媒人要给我介绍有钱的少爷,我也不见。”童继淑说,19岁那年,她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王业勤,“他大我四岁,江苏人,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外语说得好。”

熬夜|“高龄少女”童继淑:?以前通宵缝纫补家用,现在熬夜看球爱追剧
文章插图
1940年,两人喜结连理。随后,第一个孩子王立莉出生。当时的重庆,正遭受着日寇轮番轰炸。亲眼目睹过“六·五”隧道惨案,童继淑一听到防空警报,就抱着还在襁褓里的女儿往防空洞跑,“那时真的造孽,兵荒马乱,死了好多人,我们也吃不饱饭。”那段昏暗的战乱时光,让童继淑沟壑纵横的眼角泛起泪光。

熬夜|“高龄少女”童继淑:?以前通宵缝纫补家用,现在熬夜看球爱追剧
文章插图
1953年的中国,已是太平天下。丈夫王业勤在广西工作,童继淑则带着孩子们定居长沙。
彼时,童继淑在居住的浏正街街道当民政委员,靠着工资和丈夫每月寄回家的20元钱,养活五个孩子。
“我当时一个人带五个孩子,生活费不够,就自学裁缝绣工,下班后做点手工活,补贴家用。”童继淑笑着说。
老人的豁达一笑,在大女儿王立莉眼里却都是心酸。“那时候妈妈经常接织牛毛帽子的活,1毛6分钱一顶。有时我起夜,天都蒙蒙亮了,妈妈还在煤油灯下织帽子。”
生活费短缺的事,最后由组织出面解决了。“街道党委看她太辛苦,就给我父亲单位写信,每月在工资里给我父亲增加了20余元的补贴,同时还出面联系学校减免了我部分的学费。”同样经历过战乱的王立莉说,她一辈子感念组织的恩情。
#“大裁缝”
长沙裁缝圈无人不知,针线世界见证社会变革#
上世纪60年代时,响应国家号召,童继淑召集街道上的困难户们组建了东风缝纫加工厂。1978年改革开放后,东风缝纫加工厂承包了当时长沙市第一、第二服装厂的外贸服装业务。
在缝纫加工厂,她负责教授裁绣技术与质量把关。“每次都是我先搭配好颜色和花样,把样衣做出来,工人姐妹们再照着样衣做。”
由于绣工扎实,设计新颖,童继淑还被选入湘绣大楼当过一段时间“绣娘”,专做出口产品。“别人都说我绣的花栩栩如生,绣的娃儿眼睛会传神。”童继淑的名字,在当时的长沙裁缝圈里无人不知。
从街道小作坊,到国企代工厂;从自学绣工,到承制外贸产品。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童继淑靠着自己的手艺让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而她手里的工具,也从最初的一针一线,先是变成了手摇式缝纫机,又更新成脚踏式缝纫机、电动缝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