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太监李莲英用亲妹妹色诱光绪帝内幕!( 六 )


“李柱老俩口要给李玉说亲了 。这是件大事,老俩口勒着裤腰带攒下的小家当,怎能轻易给旁人呢?争来争去,还是老太太占上风,把自己的娘家侄女娶过来了,家业总算没便宜外人 。老太太心满意足了,这就是李莲英的妈妈,有名的曹氏 。
“说曹氏有名,不是以美貌出名,而是以能干出名 。曹氏长得并不美,可五官匀称,看来给人以一种厚实的感觉,上场下地,都是把好手,对待公婆很孝顺,对待邻里很随和,没有小家子尖酸苛苦的味道 。尤其对婆婆好,这是小家庭的关键,婆媳和,影响到父子和,一家子小日了过得火炭似的 。锦上添花的是,第二年生了一个大胖小子,绝户人家,多年没见过孩子,更给老俩口带来欢乐 。曹氏不仅能干活,而且能生养,一连气生了五个小子 。大小子肥头大耳,但有点傻气,一天到头闷吃糊涂睡,脑袋有些发涩,缺心眼,但听话能干活 。第二个小子可聪明,眼睛虽然不大,但眼珠子乱转,很得爷爷奶奶的喜欢,所以取名叫机灵,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李莲英 。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小孩子有心计没心计,从小就能看出来 。
“冀南虽然地皮穷,但有个好风气,一到冬天,场也光了,地也空了,大家就要操办给孩子上冬学 。不是学校,也不是私塾,就简单地叫认冬三月的字 。大致由立冬后开始,到腊月十五前后完了 。请一个教认字的老师,找一间闲房,就算齐了 。谁家的孩子爱来就来,也没有一定的座位,搬个板凳,往炕沿根底下一坐,诸事大吉 。老师也不要报酬,张家的孩子背一筐乱柴禾来,李家的孩子捧一捧枣来,甚至当时什么也不给,到夏天菜下来了,给老师揪一把菜,这都是报酬,乡下人叫答老师的情 。
“老师最高的学问,是能念《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学生也只能学这些,可老师是有绝对权威的 。家长送学生时,就把权交给老师了 。孩子不听话,结结实实地打,打死也不怨老师 。老师旱烟袋一端,嘬得烟袋里的烟油子滋拉滋拉地响 。看谁不顺眼,用烟袋一杵,铜烟袋锅扣在脑袋上,就是个栗子包 。这群没笼头的野马,哪能干吃这个亏 。所以在乱哄哄的念书声里,自然会夹杂着‘……周吴郑王,老师停床;冯陈褚卫,老师盖纸被’;‘人之初,性本善,烟袋锅炒鸡蛋,越打爸爸越不念’ 。
“我不说您也知道,这都是老刘详详细细对我说的,不然,我哪里懂这些事 。
“7岁的小机灵,决不干这种傻事 。他每天早晨到冬学堂把地扫一遍,把老师烟笸萝里的烟梗挑出来,晚上下学以后,帮老师烧烧炕,很得老师的喜爱 。他又听妈妈说,‘念书不讲,种地不耪’,认了字以后,他就追问老师怎么讲 。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小小的年纪能认多半本《百家姓》,很难得了 。从此给他打下认字的基础,又喜欢练字,没事时在地下乱画 。他从小就是这种有心计的人 。
“在家也是这样 。夏天,起早跟着爸去浇园子,爸爸摇辘辘,他管扒畦口子;秋天,跟爸爸到菜地里去捉钻心虫;若妈妈下地,奶奶上场院,他能看家哄弟弟 。他从小就是踏实可靠的孩子,这样的性格全是这位曹氏母亲培养出来的 。不但他如此,他底下的三个弟弟也是规规矩矩,人们都称赞是小机灵把弟弟们带好的 。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小机灵7岁的这年年根底下,老李柱一命呜呼了 。突然的灾难,给李玉当头一棒,几乎打得他家破人亡 。
事情得从根上慢慢说起
“俗话说:‘绝户爱财,老人惜命 。’平常日子,李柱就对街坊宗族有些吝啬,惟恐别人沾他的光,过继李玉也是贪图他是个壮劳动力,又孤身一人,以后不会有麻烦 。乡间的人有一种传统习惯,对于过继儿子,非常严格,如果处理不公,常常引起家族之间的械斗 。李玉本不是李柱的亲侄子,也不是近支,按照血统,根本没权继承李柱的财产 。而按传统的规则,应该以血统近的侄子来继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