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品德俱不差胡林翼为何不如曾国藩成功?( 二 )

1860年底 , 为解安庆之围 , 太平军决定再用围魏救赵之计 , 南北两岸 , 夹击武汉 , 以解安庆之围 。其中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所部进展极速 , 1861年初连下英山、蕲水 , 随即攻下黄州 , 直逼武汉城下 。当时湖北清军兵力极为空虚 , 只有三千绿营兵 , 根本不能打仗 。听说太平军来攻 , 武汉三镇的官员富户逃之一空 , 正在太湖作战的湖北巡抚胡林翼急得吐血 , 骂自己是“笨人下棋 , 死不顾家” , 要求曾国藩赶紧撤安庆之围 , 回师救援武汉 。
胡林翼是湘军的二号人物 , 湖北又是湘军的后方基地 , 显然不可能置之不理 。但一旦回师湖北 , 安庆会战计划就必然落空 。曾国藩在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之后 , 做出了判断:太平军重心远在江浙 , 千里迢迢进入湖北的太平军 , 即使有破湖北之势 , 也并无守湖北之力 。武汉即使是一时失去 , 也会马上收复 , 而安庆一旦撤围 , 就不可能再有机会了 。太平军进攻武汉 , 目标其实依然是安庆 。如果安庆之围能坚持住 , 即使武汉落入太平军之手 , 湘军也早晚会收复 , “是乾坤有转机也”;如果安庆之围坚持不住 , 即使武汉没有什么闪失 , 太平军的声势也会大涨 , “是乾坤无转机也” 。因而他下定决心 , 即使武汉落入太平军之手 , 围攻安庆的湘军仍然不可退:“吾但求破安庆一关 , 此外皆不遽与之争得失 , 转旋之机只在一二月可决耳 。”他还给在安庆前线指挥攻城的曾国荃写信说:“此次安庆之得失 , 关乎吾家之气运 , 即关系天下之安危 。”
在曾国藩的坚持下 , 曾国荃的湘军不惜一切 , 拼死不解安庆之围 。正如曾国藩所料 , 陈玉成进攻武汉受阻 , 不得不直接回师救援安庆 , 来回折腾 , 反而给了湘军以最好的机会 , 最后太平军不但未能解安庆之围 , 陈玉成也在转战途中牺牲 , 部队全军覆没 , 安庆和整个安徽由此落入湘军之手 。太平天国总理朝政的洪仁玕后来在反思太平天国的历史时 , 认为太平天国最大的失误之一 , 就是安庆落到了湘军之手:“安庆一失 , 沿途至天京之城相继陷落 , 不可复守矣 。”
在湘军之中 , 胡林翼的见识与品德都不在曾国藩之下 , 然而胡林翼的成就却不如曾国藩 , 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 就是胡林翼缺乏曾国藩这样的定见 。用曾国藩的话说 , 胡林翼“于久经谋定之局 , 每至临事变其初计” , 安庆会战就是其例 。
人生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 , 领导者所遇到的挑战 , 往往要远远超出常人 。一个人如果缺乏坚强的意志 , 往往就会以环境为借口 , 随意地放弃应该达成的目标 。曾国藩曾说:“凡发一谋 , 举一事 , 必有浮议摇撼” , “天下事只在人力作为 , 到山穷水尽之时自有路走” , “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 , 打得通的 , 便是好汉 。”如果刚刚受到挫折 , 或者听到别人不切实际的议论就心情沮丧 , 改变计划 , 那是成不了事的 。因此对于领导者来说 , 既要有过人的见识 , 而在看明白以后还要有一种坚持 , 一种定力 , 一种意志 , 一种“倔强之气” 。这样的战略定力 , 是优秀的领导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