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真相:古代战争到底有没有武将单挑( 二 )


单挑并不是我国古代战争的主要形式 。日本古代倦也有每战必先单挑的传统,先是队前出一武力超群之部将,先鸣镝,然后冲阵,和对方的先锋单挑,一般武士皆以于主公马前为荣 。
姚雪垠曾对单挑的说法批评过,写过二句诗“阵前苦斗獬豸将,旗下旁观草木兵”,三国时期,主要是步骑兵作战的年代,冲锋陷阵的是士兵和下级军官,主将处于保护地位 。但有时为了攻坚挫锐,主将也要亲冒矢石,以激励士卒,比如孙氏三代就有这个传统,但很少造成两方主将对打的局面 。
说单挑,就是摆开阵势对垒也是不得已而为的,关羽对颜良,是突然袭击,不是阵前对打,吕布与郭汜,是事先有约定,算是个特例吧 。
说到单挑,就要说说单挑中的暗箭伤人,三国里对这个很不屑,其实中国古代,这种事情干了也没什了不起,大将也干,杨继业在陈家谷口就是被辽国大将耶律国宝用冷箭射中后俘虏的(后杨绝食而亡,并非碰死李陵碑),但是在欧洲中世纪,这是犯法,他们禁止战斗中使用弩箭,目的是维护贵族骑士的“尊严”,然而蛮族不懂也根本不想遵守贵族们的规矩 。说到底,单挑就是为了激励士气,也是武士们为了炫耀自己的本事,通常大家都会遵守单挑的规矩,如不遵守,即使胜利了,也被天下人所不齿 。
那么,在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中,究竟有没有出现过以主将单挑来决定整个战争胜负的情况呢?答案还是有的,那就是在古老的春秋战国时代 。
春秋战国时代,曾经流行过“车战” 。
车战,即是武将单挑的原始雏形 。
我们知道,在大规模的集团军作战中,主将是不允许亲临第一线杀敌作战的 。因此即可反知,凡需要主将亲自上前线杀敌的战争,其战争规模一般都不会太大 。
春秋时期,一城即一国,一家族即一国,两国冲突发生战争,其兵力都很有限,“主将”只好身先士卒亲临前线 。这种早期的原始战争,比较近似于“群殴”,谁叫来的人更多,谁就更容易在群殴中获胜 。
但是有的部落人员并不十分多,在战争中总是落于下风 。于是,为了在群殴中获胜,也就发明了“战车” 。
战车,由四匹马拉着,车上一般载三个人 。主将持长戈居左,副将持长戈(或其他辅助武器)居右,中间是负责驾车的驾驶员 。
三个人和四匹马,都要裹上皮革,罩上铠甲,一应护具到位,全副武装,这样才不至于冲进敌阵时轻易受伤,(有时甚至马头还要带剑) 。
长戈,有多长呢?一般是人体的3倍,大概至少也是5米开外的超长家伙!敌人根本难于近身 。戈头前面那个既像矛又像镰刀的东西,可以刺、可以割、可以勾 。
作战的时候,无论对方召聚了多少人也不怕!战车驾驶员熟练的赶着马儿专往对方人群最多、最密集的区域猛烈地冲了进去!
紧接着,战车上的两个身材壮硕臂力过人的将领,一左一右,同时挥舞着超长的长戈,狂刺乱扫,就像在乱茅草堆里割草一样 。所有的敌人,都被视为草芥,将会在瞬间内,搠翻在地!
主将冲锋在最前沿,口里大喊着“跟我上!”马上,紧紧跟随着战车的众多士兵们,手持刀枪剑戟,快速地赶上前来,将那些搠翻在地的受伤敌兵们,一个个的就地处决掉!
一辆战车如果只带着一千个士兵进行冲杀,那么,干掉五六千甚至上万个敌人也不在话下 。如此强大的威力,完全取决于战车及两个操戈的将领 。
而紧跟战车的士兵们,则只能起到配合作用 。他们心情紧张的紧紧地跟随着战车,既不敢冲的太前,也不敢落的太后,战车胜,他们就杀敌立功,战车败,他们就鸟兽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