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古代兵器的王牌认识云南古滇青铜戈( 三 )


三熊穿銎铜戈,西汉,高19.7厘米 。(图6)椭圆形的銎,两侧分布规整、对称的回纹及圆点纹图案 。銎背上铸有圆雕的三只熊,它们一字形排列开,都垂着头,张着口,有的在嘶叫,有的在咀嚼 。
豹牛搏斗穿銎铜戈,西汉,高24.5厘米, 。椭圆形的銎,銎部饰有对称的回纹图案,銎背上有圆雕的豹子和牛,它们正互相对恃着,伺机博斗 。匍伏在地的金钱豹,低头怒吼的犍牛,用喷火的眼睛怒视着对方,蓄势待发,暗中使劲的后腿把地上的泥土蹬出了坑,一场为生存而战的搏斗就要开始了 。

虎猪搏斗穿銎铜戈,西汉,高24.5厘米 。援呈长方形,前锋齐平 。椭圆形的銎,銎部饰圆圈纹、双旋纹、云纹及齿纹图案,銎背铸有圆雕老虎和野猪,它们相对蹲立,怒目对视 。两只猛兽狭路相逢,正在互探对方的虚实,寻找可乘之机,恨不得一下把对方吞噬下去 。从它们使劲前伸的头颈、用力蹬地的后胯、蓄势待发的状态 。人们可以感觉到脚下的土地在颤抖,空气已炽热,一场惨烈的撕杀就要开始 。自然界动物之间捕杀前瞬间的情景,被滇国工匠用巧手凝固在这里,让千百年后的我们,还能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
虎熊搏斗穿銎铜戈,西汉,高22.7厘米 。椭圆形銎,銎部饰有回纹、圆涡纹及旋纹图案,銎背饰有圆雕虎熊搏斗,猴子与蛇对峙图像 。饥饿的老虎和凶猛的大熊撕咬在一起,双方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拼命 。熊用利齿咬住虎的颈部,虎反咬着熊的颈部;熊的后腿蹬在地上,使劲往前顶,而虎也竭尽全力在抵抗,甚至连长长的尾巴也如钢鞭戳在地上成为支柱,多事的猴子对着探头探脑的蛇嘶叫 。整个场景,将动物搏斗间的每一个细节刻画得贴切、逼真,又动感十足 。

豹衔鼠穿銎铜戈,西汉,高27厘米 。椭圆形銎,銎部装饰有旋纹、圆圈纹、齿纹 。銎背铸有圆雕的立豹,头向前伸,尾巴下垂,口中衔着一只老鼠,脚步轻快地向前跑动,一幅志得意满的神态 。豹子那弯曲的脊柱,斑斓的皮毛,颈上坚实的肌肉,胯部扭动的关节 。老鼠那无助的眼神,仍在无望地摇动的四爪及尾巴,全都传神地描绘出来 。在这里猎食与反猎食,生存与死亡,镌刻在瞬间,也凝固成永恒 。
水獭捕鱼穿銎铜戈,西汉,高27厘米 。椭圆形銎,銎部饰弦纹、三角纹及双旋纹,銎背铸有圆雕水獭两只和一条鱼 。宁静的水塘边,寂静无声,两只水獭面对躺在地上的鱼,歪着头互相对望,似乎正在询问谁先下口享受面前的美味 。地上的鱼儿孤独无助,尚在作着本能的挣扎 。嘴巴大张着喘气,尾巴仍在徒劳地摆动 。整个场景描绘得细致入微,水獭不同的神态,鱼儿身上细密的鳞片,都一丝不苟地展现出来,在宁静的氛围中孕育出一种自然的动感 。
滇国铜戈上的纹饰,都是用尖锐的工具凭手感在泥范上画出坚硬的线条后浇铸而成的 。常见的图案有回纹、旋纹、圆圈纹、云纹及齿纹等 。作为装饰,这些图案从形式美规律的要求出发,将生命的形式转化为一种简单的有规律的几何形式 。并将自然的图案按照人的审美需要加以变形,让它简化、抽象、几何化 。使之更具规律化,更具审美性,形成轻快明丽的装饰风格 。
滇国青铜戈上图案的运用,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装饰手法:如充分利用对称、呼应、虚实,疏密等有节奏的变化,曲线和弧线反复运用;形成连续不断的,缠绕回旋的,或前后重叠变化的装饰纹饰,富有方向感和运动感 。图案排列设计,根据器物的造型与装饰部位的不同而定 。既考虑到器物的用途和性质,突出强调它在政治上、宗教上的意义;又考虑到器物的形状、体外轮廓线条的变化 。做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真可谓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在这些铜戈上,平面装饰和立体装饰配合一起,巧妙运用相辅相成,弥补了只用一种装饰手法的单一,使得器物的平面纹饰和雕塑完美结合,构成了云南青铜器的装饰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