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徐晃是个怎样的人( 三 )


徐晃最闪光的一战,无疑是解樊城之危 。
关羽击败于禁后,声威大震,加上投降的七军,估计荆州军力大约有4到5万左右,这无论对曹魏还是东吴都有足够的威胁性,如果指挥得当,完全可以北征曹魏,固守荆州 。诸葛亮的计划就可以完成,但是他却骄傲自得,强夺东吴军粮,而后又不充分准备让吕蒙袭了荆州 。但是他的军力强大是不争的事实,曹仁只能固守,希望有援军解围,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芒 。而徐晃当时屯于宛城,军力不足,虽然曹操调了12营归他调遣,也不过2万余人,并且多为新兵,战斗力不高 。曹操都没有料到他能解危,自己亲统大军在后,并调回了张辽等名将,说明了当时形势关羽占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指挥得当还可以收复荆州 。可曹操军还未至,樊城之危就被徐晃解了 。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 。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 。这可是一场苦战,并不象演义里关羽受伤里他乘虚而入那么简单,看看曹操的评价就知道了:“荆州兵围崭鹿角数重,徐公明深如其中,竟获全功,孤用兵30余年,未尝敢长驱竟如敌围,公明真乃胆识兼优者也” 。演义里在对阵关羽时还有一大段对白,徐晃的话说得极为得当,先礼后兵而又公私分明;作者安排这段话既突出了关羽,也有对徐晃的点缀,那几句话可不是谁谁谁便便就能说出来的,他包含了一个戎马生涯的大将无限感触 。
俗话说物以类聚,徐晃与关羽是要好的朋友,关羽是演义里的最典型人物,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徐晃的认同 。三国志里曹操如此评价:“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 。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 。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 。太祖举卮酒劝晃,且劳之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 。”时诸军皆集,太祖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而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 。太祖叹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这一仗让曹操都如此叹服,我们可以预见其过程的不易 。关羽虽然指挥有误,但他的布防几乎是无懈可击,军中部将都如此自信:“兵堑鹿角数重,虽飞鸟亦不得入,何虑贼兵” 。可是徐晃却快速瓦解四冢,又击败关羽亲率的救援步骑5000人,而后长驱直入,接连攻破营寨十余屯,打破了樊城的包围圈,迫使关羽不得不退兵 。
注意,他与关羽交战后深入荆州兵的包围之中,如果他败了的话他不但解不了樊城之围,他的生命还十分的危险,那是实实在在的“深入其中,竟获全功”,这需要何等的勇气,何等的胆识!之后曹操对徐晃大加赞赏:把他与孙武,穰苴,周亚夫等名将并论 。当然曹操是在胜利之后言辞有点夸大,但这种赞美之辞出于曹操这位大军事家之口已经足以表明徐晃的确是名副其实的良将 。徐晃战功无数,是曹操南征北战的主力猛将,他无论是在汉中对峙刘备还是在助曹仁对付周瑜以及诸葛瑾都表现优异,是曹营中也是三国里最为骁勇善战的将领之一 。
徐晃深得器重,功劳显赫,然而他性格节俭谨慎,把为曹操效力作为自己的理想,常叹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常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曹丕即王位,封晃为右将军,进封逮乡侯,及践阼,进封杨侯,与夏侯尚讨刘备于上庸,破之 。以晃镇阳平,徙封阳平侯 。明帝即位,拒吴将诸葛瑾于襄阳 。增邑二百,并前三千一百户 。病笃,遗令敛以时服 。与演义不同的是徐晃后期镇守阳平关对峙汉中的魏延,而后又拒东吴于襄阳,镇守一方,是病逝而不是被孟达射死,作者出于情节的考虑,名将的死有一些他加上一些自己的安排,张辽,徐晃,张合,黄忠等都是如此,也许他认为将军战死沙场才是最好的归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