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佑:做一个善意的批评者( 二 )


个人的生命是渺小的,著述的时间与精力也是有限的,对多数学者来说,也许惟有将历史研究当作门前的自留地,跟着跑课题,拼论著,争奖励,求光环,方可确保衣食无忧,少数志存高远者或可像足不出户的严耕望那样苦心经营,集毕生之力,朝着传世的目标迈进 。相比之下,如何澄清谬误,走出书斋,关注世态炎凉,引领民众思考,却是更费心力还并不讨好的知识工程,“剪不断,理还乱” 。环视万里神州,数十年左右无常的国运折腾已注定我们这一代乃至我们的前辈既难扮演专精高手严耕望的职业角色,更难复制博通大家余英时的风采,历史学的使命感与地球村的压力却不难驱使我们重温近代新史学的开拓者梁任公的声音,审视师者的自我价值与史学的尊严,尽量做一个社会主流价值的善意的批评者,而不是谋求分羹的吹鼓手 。若就历史学的价值与功能而论,可以断定,中国的未来既需要稳打稳扎的严耕望,更需要“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的余英时 。
如果说战士的荣誉在沙场,那么,教师的荣誉在课堂,在学生的记忆与成长中,只有让学生知道真相,思考才有意义 。如果说政治家的荣誉在官位,在征服,那么,学者的荣誉在读者,在读者与学者的心智互动和国民创造力的提升,只有推进民主与宪政,国家才会安全 。
2013年4月15日晨于北京牡丹园寓所
【郭世佑:做一个善意的批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