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奏说:“立国之道 , 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 在人心不在技艺 。”今学技艺 , “又奉夷人为师” , 即使学成 , 也不能起衰振弱 。何况“天下之大 , 不患无才 。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 , 博采旁求 , 必有精其术者 , 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而且夷人是我们的仇敌 , 咸丰十年(1860) , 他们称兵犯顺 , 侵犯我京师 , 震惊我宗社 , 焚毁圆明园 , 杀害我臣民 , 这是“我朝二百年来未有之辱 , 学士大夫无不痛心疾首 , 饮恨至今 , 朝廷亦不得已而与之和耳 , 能一日忘此仇耻哉?”科举出身的人都是国家培养的有用人才 , 若使他们“变而从夷” , 正气为之不伸 , 邪气因而更盛 , 数年以后 , 就要把中国人都驱赶到夷人那边去了 。
倭仁的地位远远高于张盛藻 , 其奏折的影响力也远远超过了张盛藻 。他不仅道貌岸然地大讲“尚礼义”、“在人心”一类治国的大话、空话 , 拿不出一点民富国强的实际有效措施 , 上纲上线 , 给对方扣上一顶忘记帝国主义侵略“仇耻”的政治大帽子 , 将奕訢的招生方案彻底推翻 , 奏请停议 。
奕訢将了倭仁一军
慈禧见倭仁出面反对 , 把他与张盛藻的奏折批交总理衙门 , 让奕訢作出答复 。奕訢没有被倭仁的危言耸听所吓倒 , 又针对他所言上了一个奏折 , 指出:正因科甲正途人员存心正大 , 不会被洋人诱入歧途 , 才让他们学习 。倭仁主张的那一套 , 虽然“陈义甚高 , 持论甚正” , 其实不过是空言 , 而空言不能雪耻 , 只会误国 。如欲救国 , 就要正视现实 , 了解外国 , 向外国学习 。最后又以攻为守 , 将了倭仁一军 , 说:该大学士既然以此举为窒碍 , 自必别有良图 , 如果实有妙策 , 可以制服外国而不为外国所制 , 臣等自当追随在该大学士之后 , 悉心商办 , 用示和衷共济 。“如别无良策 , 仅以忠信为甲胄(古时战士用的铠甲和头盔) , 礼义为干橹(盾牌 , 指兵器)等词 , 谓可折冲樽俎(指外交谈判) , 足以制敌之命 , 臣等实未敢信 。”
倭仁仍不罢休 , 4月12日再次上折 , 争辩说:今阅总理衙门所奏 , 大致谓忠信礼义之空言 , 不能收到制胜自强之实效 , 奴才以为不然 。欲求制胜 , 必求之忠信之人;欲求自强 , 必谋之礼义之士 。今以诵习诗书者而奉夷人为师 , 其志行已可概见 , 且不说其所学必不能精 , 即使能精 , 又安望其存心正大 , 尽力报国?恐怕不为夷人所用的很少 。而且夷人机心最重 , 狡诈多端 , 今欲学习其秘术以制其死命 , 他们纵然表面上指授 , 安知不另有诡谋?奴才所虑堕其术中者 , 实非过计 。他仍旧坚持忠信礼义能够“制胜自强” , 并在跟着洋人学习的人身上大做文章 , 说他们一经跟着洋人学习 , 就会变成洋人的走狗 , 不可能再报效国家 。
倭仁败下阵来
奕訢见其如此 , 非常气愤 , 又上奏折 , 指责他聚党私议 , 煽惑大众 , 阻拦招生 。并果断地抓住他前次奏折中所说的“天下之大 , 不患无才”一句话 , 请朝廷命他保荐几名精通天文、算学的中国教师 , 另开一馆 , 进行教学 , 以观其成 。目的在于发起反击 , 使其知难而退 , 不要作梗 , 同时也有故意戏弄 , 使其难堪之意 , 近乎恶作剧 。朝廷当即依议 , 命倭仁督饬办理 。
- 揭秘莱克星顿战役起因: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 揭秘:女皇武则天一生拥有的男宠有多少个?
- 揭秘: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到底身埋何处呢?
- 揭秘: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为何偏偏不打卫国呢
- 赫哲族文化赫哲族谚语大揭秘
- 揭秘:古龙笔下十大有身体缺陷但亦如常人的强人
- 揭秘:历史上杨贵妃与安禄山真的有私情吗?
- 揭秘蜀汉五虎将的真实排行:谁应该排第一?
- 揭秘:南宋真有一位叫郭靖的大侠金庸没骗人
- 揭秘:诸葛亮死后杀死魏延的马岱到底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