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襄樊战役:史上纪律最严明的一次战役

在那战火连天的三国时期,领土、人民、粮食,几乎都是经过战争赢来的,战乱争分,成王败寇往往是常事,故每一场仗都要经过各种复杂的排序,而三国襄樊战役是三国历史上最严明的一次战役,那么,为何说襄樊战役是史上纪律最严明的一次战役呢?
网络配图
三国早期诸侯混战,要想不被他人吃掉,就必须保有自己的军队,这样一来,这诸侯就成了军阀 。军阀时代有一个特点,兵将都是香饽饽,因此不管是将军的骄横,还是士兵的抢掠,和诸侯那个最大的利益相比,就都变成了小事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现象——兵连祸结 。打仗是个危险的差事,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没命,这诸侯还是将军又不能按时发放军饷,因此,烧杀抢掠往往就和战争联系在了一起,于是就有了“战火”、“兵火”等词语 。军阀混战时期的显著特征就是军队纪律很差 。但是,大浪淘沙,随着战争的深入,一些只知道纵兵抢掠的军阀是会很快被淘汰的,而一些想成大事,有作为的诸侯随着自己力量的壮大,也会逐步地在加强军队的军纪 。那么,三国真正纪律严明的是哪一次战役呢?
说到三国纪律严明的战役,人们总是会先想到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 。那是在曹操出征时发布过一道命令,行军经过麦田,不得践踏麦子,违反者处死 。但是,曹操自己的马却受到惊吓窜入麦田之中,踩到了一片麦子 。曹操招来主簿,要求治自己的罪行 。主簿说,按照春秋的大义,刑罚是不能施加于至尊身上的 。曹操说:“我制定的法令自己违反了,又怎么能统帅约束下属呢?然而,我作为一军统帅又不能自杀,那就让我自己来处罚吧 。”于是拔出剑来割掉一缕头发扔在地上 。
不过,这件事情是存在着争议的 。。一方面,有人认为曹操这是重罪轻罚,是一种虚伪欺诈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割发的确是一种刑罚,曹操割发代首,是一种严于律己的表现 。这样说来,曹操的这次申明纪律的事件,就变成了对于他个人行为的一种评判 。三国还有一次真正的纪律严明的战役,那就是吕蒙偷袭江陵战役 。
网络配图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关羽发起了襄樊战役,自己亲率大军围攻樊城的曹仁 。但是,关羽对东吴是存有戒心的,于是他留下了很大一部分兵力守卫公安和南郡 。荆州对于东吴是至关重要的,孙权企图是夺取整个荆州,于是,孙权就采取了吕蒙的建议麻痹关羽 。孙权公开发布命令召吕蒙回建业治病,关羽果然上当,就撤走了很大一部分防守兵力赶赴樊城 。孙权派蒋钦率水军进入沔水,防止关羽顺流而下迅速回归,让陆逊进至夷陵,防止刘备前来支援,命令吕蒙帅大军直趋江陵 。吕蒙来到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将战船伪装成商船,摇橹兵都穿着白衣扮作商人,昼夜兼程,来到关羽设置在长江岸边的哨所 。东吴军将哨兵全部捆绑起来,严密封锁消息,悄悄来到了南郡,等到公安守将符士仁、南郡太守糜芳投降,关于还不知道消息 。
吕蒙入城,将关羽部下的家属全部抓获 。但吕蒙却对他们进行了安抚慰问,严格命令军中不得骚扰居民家庭,不得到百姓家中索求强取 。这道命令并不特别,不同的是执行非常严格 。吕蒙手下有个军士,和吕蒙来自一个地方,都是汝南人,他拿了老百姓家一个斗笠,用来覆盖官府的铠甲,吕蒙认为这是违反了军令,还是把他给杀了 。在吕蒙看来,不能因为这个人是自己的同乡,就可以不执行军令,他也知道这个人可能有点儿冤,但还是含着泪把他杀了 。这件事情让军中非常震惊,就是东西丢弃在路上也没有人敢据为己有 。关羽留在江陵城里的财物,吕蒙也一点不动,封存好了等待孙权前来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