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火箭心脏钻刻师”何小虎:不断挑战极限( 三 )



机床|“火箭心脏钻刻师”何小虎:不断挑战极限
文章插图
2017年,何小虎在河南新乡参加第三季中国大能手(数控组合项目)决赛。受访者供图
“是不是不适合干这行?”
到了2009年的秋天,7103厂的面试官终于来了。
前一天晚上,何小虎将简历核对了无数遍,不停地在脑海里预演面试可能发生的状况,甚至问同学借来一套西服。
何小虎从300多人中闯过了简历关,面试后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迟迟不见下发理论考试的通知。那漫长的两三个月,何小虎内心充满忐忑,晚上常常失眠在想:会不会是没录上?
也不是没有过别的打算。中途有一次,何小虎已经通过了某集团的面试、准备签合同了,想了一晚上,他最终决定再等等。
冬天来的时候,好消息也来了。最终,何小虎顺利通过了理论考试、实操考试。那时候,拿到7103厂入场券的人,包括他在内,只剩下7个。何小虎还记得,接到电话的那天,他正在延安的家里。父母一生面朝黄土、朴实内敛,他们不太明白这份工作具体是什么,只叮嘱儿子“好好干”。但背地里,他们总是告诉别人:“我家孩子是干航天工作的。”
2010年1月,何小虎进入了7103厂,成为他曾经遥望的“航天人”中的一员。刚开始工作时,一个月只有700块钱工资。钱不多,但他充满信心。“大家都认为这份工作很有意义,能看到将来自己发展的空间和高度。”
何小虎进厂那年,董效文同时带三个徒弟。论年龄,何小虎排中间。但是他不服,说“要排,就都拿出自己的‘绝活’来。”凭着“绝活”,何小虎在比试中获胜,自封为“大师兄”。
但现实很快给了何小虎一记打击。和学生时代不一样,如今他真正穿上了印有“中国航天”的藏蓝色工装,就必须对产品质量负责。在学校,他只学过最基础的机床指令,根本不懂工作中需要的代码。更重要的是,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产品却总也做不好。产品报废得多了,还会受到师傅严厉的批评。最迷茫的时候,何小虎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干这行?

机床|“火箭心脏钻刻师”何小虎:不断挑战极限
文章插图
2021年3月,何小虎正在调试某加工中心设备。受访者供图
从航天“打工人”到立志成为“大国工匠”
那段迷茫的日子究竟是如何度过的,也许只有何小虎自己知道。人们看到的是,他买了两本关于机床指令的书,趁着每天早晨热机的20分钟,一句一句学习指令,再加工产品的时候,他就拿指令一次次试验。和何小虎差不多时间进厂的同事姚波记得,何小虎总是在机床旁练习到晚上11点多。“他干什么事都认真仔细,特别关注细节。”
何小虎还抓住各种机会,向前辈老师傅请教。在前辈那里,何小虎真正感受到技术的传承是毫无保留的。那时,何小虎总是磨不好钻头。他找到厂里有名的技术“大牛”曹化桥求助。
曹化桥二话没说放下手头的工作就帮何小虎把钻头磨好,还详细地讲解应该如何磨。何小虎按照他的方法发现自己提升非常快。不只是曹化桥,何小虎先后受过多位师傅的指导,“有人关心你、帮助你,感觉像融入到了一个家庭中。”
从2012年开始,厂里的全自动化设备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手工加工技术,包括何小虎在内的青年一代开始在“创新”上显露出优势。车间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岳敏说,年轻人爱动脑子,会用“巧”劲儿,胆子也大,敢于“不走寻常路”。“小虎的发明专利有很多,都是他在现场自己去想、去发现,每一个小点都不放过,想尽了一切办法搞创新,用大脑解放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