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国说法不实?系晚清创造( 二 )


“四大文明古国”的体系抹杀了已知的事实
现在回到人类文明开始,为什么要破除“四大文明古国”这个体系?一方面跟“非洲中心论”差不多,为了挽救当事人的自尊心而不惜明确地歪曲事实 。历史解释有层次性,所有事实可以做不同解释,而且完全可以有意义完全相反的解释 。但解释归解释,不能抹杀或者推翻已知的事实 。而“非洲中心论”或“四大文明古国”的学说都是严重破坏了已知而无法推翻的考古学和探测学的知识 。从现在发掘的材料基本上可以看出,没有“非洲中心论”或“四大文明古国”,多元文化一律平等 。
文明明显有等差性,从一个中心向四面八方蔓延,东亚地区在蔓延过程中明显落在后方,这个落后性一直影响到后来的改变 。最早的文明产生在现在的以色列北部和叙利亚西部,随后蔓延到两河流域、埃及,接下来是印度和希腊,最后才进入到中国、非洲和美洲 。论时间来说,中国明显比印度要晚,而印度河流域比美索不达米亚要晚 。在这个基本格局上,谈论“四大文明古国”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按照中国标准,湖北和河南现在出土的东西可以算成文明的话,那完全有理由说中亚的一些地方(现在已经成了沙漠)存在的文明比中国早得多、繁盛得多、艺术造诣高得多 。
古代文明从山地向平原进行
如果抹去乱七八糟事后建构的说法,各地以陶器出现为标志,可以看出不断向东扩张的顺序大致有两条线索 。一条线索是从两河流域越过东亚,从盆地渐渐向东面蔓延 。这条线索非常重要,因为带来许多核心技术,如战车和祭祀 。殷商王国的战车技术和美索不达米亚战车技术极其相似,这个王国在建立初期就是凭着战车技术威震周围各邦,而各邦似乎没有相应的技术 。而到殷商王朝,至少周人已经掌握了大规模战车原理,打破了殷商的战车垄断 。若按照技术扩展的一般规律来说,这些事实等于暗示着:要么殷商本身有西来的来源,要么通过间接传播的方式,先于其他部族接触来自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使它比四周的和更东方的文明群体占有极大的优势 。这条线索的路线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因为古地中海延伸的范围比现在要大得多 。在史前时代,地中海往东的里海、咸海这一系列都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当时的喜马拉雅山没有像现在这样高,中亚气侯没有像现在这么干旱,中国也不像现在这样 。
第二条路线,我们知道的具体情况要少得多,但重要性更大 。材料少得多的主要原因是这条线路所代表的文明线索可能是非国家化或者非组织化道路,最主要是缺乏大规模武士团体和有效的国家统治 。这条线索始于印度,通过喜马拉雅山南部、缅甸、西南夷、红河谷流域和南亚延伸到长江两岸的山地 。我们知道,现在人口聚集最多的平原地带是当时最不适合居住的地方,因为排水困难,洪水频繁 。人类最早的居住地既不是高地,也不是低地,而是在相对半山坡的地方,这是洪水淹不到的地方,也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开发 。文明技术进一步提升,组织性大大提高以后,才走到低地,排干三角洲和沼地水,把这些地方变得肥沃 。所以古代江南这些地方的文明线索基本上是从山地向平原进行 。
古代南方经济生活优于中原 军事和政治方面落后
最早开发的稻谷来自印度,基本上是旱稻 。而仅仅是稻谷,南方群体就比中原群体享有更大的优势,因为高古时代尤其是殷商时代,中原各个群体基本依赖于效率很低的植物,直到孔子时代才有了黍(一种接近小米的作物) 。这种作物的生产效率很低,蛋白质含量也很低 。相反南方的水稻产量比它高出二十多倍 。仅这一项,南方群体在经济生活方面要比中原富得多 。但奇怪的是,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南方群体是落后的,从浙东地区出土的古迹可以看出玉器雕琢更精致,阶级分化不那么明显 。玉器雕刻精细说明当地工匠非常发达,有文明生活的理想 。但武士不多,因为出土的戈矛不太多,尸首分离或者四肢不全的非常少 。其邦国或者群落的规模不大,发生冲突的时候,顶多几人或者几十人死亡,缺乏长时性和大规模战争的人力和战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