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为何灭亡?隋朝灭亡的经济原因( 二 )


隋朝的人口,刚建立的时候大约2000多万人,20多年后达到峰值,大约5000多万人 。人口构成中男女各占一半,再去掉未成年和老人、残疾人,隋朝的劳动力在最高峰的时候,满打满算也就是2000万人以下,国家劳役竟然高达3000多万人次,几乎劳动力都被征调去兴建国家工程和当兵打仗 。剩下的人要承担上面说到的沉重赋税,什么叫做水深火热,民不堪命,这回懂了吧 。
3“人头税”与“女人国”
这么沉重的劳役的租税负担,隋朝是怎样取得的呢?有这样几件法宝:大索貌阅、析户、税外收费直至强征暴敛 。
第一件法宝是“大索貌阅”,什么意思呢 。原来,中国古代的税收都是人头税,也就是说是根据人头来征收的 。因为是人头税,所以古代的统治者都把编制户籍作为管理社会的重中之重,建立起世界上最严格的户籍制度 。那时的户籍,登记每个家庭成员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健康情况和财产 。一旦被登记在官府的户籍上,税收就像绳索一样套了上去 。反过来,老百姓想逃税,最彻底的办法就是从官府的户籍上逃脱,这叫作“脱籍”、“隐漏”等等 。脱籍的办法五花八门,什么离谱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比如说,有一个县,全县户籍上竟然没有一个男丁,是中国历史记载中“真实”的女人国 。更多的地方,户籍里净是老弱病残的困难户 。乡村的大家族,一户人家成百上千,户籍本上却只记载了几个鳏夫寡妇,无奇不有 。这些都是在逃税 。
隋朝建立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 。隋文帝和隋炀帝都是铁腕治国的皇帝,动真格查实户口 。特别是隋文帝,把大批官员派到乡下,挨家挨户查验,还发明了“貌阅”的办法,“貌”是相貌,“阅”是当面看清,“貌阅”是用文字描述相貌特征,“大索貌阅”就是把山野乡村翻个遍,把人都找出来,逐个清查,将他们的相貌特征记录在户籍上,以后难以逃匿 。当时没有照相技术,“貌阅”的发明相当于文字的照相 。
隋朝雷厉风行“大索貌阅”,编制户籍,成效非常显著 。隋朝刚建立的时候,全国人口大约有400万户,2000多万人 。开皇三年(583年),也就是建国第三年清查户口,立刻上升至将近700万户,4000多万人 。20年后,进一步增长到900万户,5000多万人 。总的来看,隋朝在大约30年的时间内,使得人口增加一倍以上 。如此快速的人口增长不是通过人口繁衍实现的,而是在全国彻查户口的成果 。人口快速增加,支持了朝廷税收的爆发性增长,才有了我们在前面介绍的官仓粮食堆积如山的光景 。
第二件法宝是析户 。要知道人头税分成两块,一块按照每个人头,另一块则按户来计算 。要增加税收,除了人口数要增长,户数也要增长 。隋朝规定,不许大家族聚居,必须分房,各自立户,这项措施使得户数快速增加,官府的赋税也跟着水涨船高 。
通过这些措施多管齐下,官府的税收取得了飞速的增长,远远超过经济的发展,富庶的唐朝都自叹望尘莫及 。魏征在给唐太宗的上表中说:“以隋氏之府藏譬今日之资储,以隋氏之甲兵况当今之士马,以隋氏之户口校今时之百姓,度长比大,曾何等级?”
显而易见,是隋炀帝无视民众,才有了全国的造反 。如果说钱多招贼的话,那么是先有心贼,才有外敌 。结果是内外夹攻,财尽国亡 。隋朝真是个有命敛财却没命花钱的笑柄 。
总结隋朝的教训,是为了唐朝不要重蹈覆辙 。唐太宗深刻地指出,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懂得藏富于民,而不要把财富都积累在国库里面 。他引用古人的话说:百姓不足,国君怎会富足呢?国库的积蓄,只要能够防备凶年即可,不要超过这个限度 。为什么呢?因为假如后面的继承人好,自然能够保有天下,不需要为他多留财富 。如果继承人不肖,为他积蓄越多,越刺激他奢侈傲慢,反而成为国家败亡的祸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