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是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为何流行为他翻案?( 二 )


第四,赵括率领的全部赵军轻易的就击退了秦军的前锋部队 。并且很容易就攻击到了秦军壁垒边上,只是没有攻进去 。
赵括应该至死也不明白,秦军前锋部队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被击溃,那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有多强,而是白起故意放水,主动后撤所致 。目的就在于将赵军长平军团引出壁垒予以歼灭 。
【赵括是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为何流行为他翻案?】第五,赵括无能足足在秦军壁垒面前呆了46天,致使赵军被战败合围,四十万人遭受灭顶之灾 。
现在有很多的朋友在为赵括翻案的时候总是抓住了这一点,认为能和名将白起“死磕”46天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这是大错特错的,也可以说这是不懂军事的人无意揣测 。如果你懂得军事的话就会发现这“死磕”46天,正是赵括指挥无能的最直接的证据 。
从史记《白王列传》和《廉蔺列传》中综合分析,赵平在出壁垒去和秦军作战的时候是带着一部分粮食的,这些粮食足够赵军食用40天左右,(否则没有办法解释赵军在断粮后坚持了46天,人不吃饭3天基本上就动不了 。赵军是在46天的最后几天因为无粮可食才迫不得已向战友下手的 。)
这里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46天当中的前40余天赵括都干了什么,答案是除了一次攻击壁垒行动失利之后,就地筑起壁垒之外几乎什么都没有干 。换句话说,赵军的主将赵括将赵军长平军团的四十万大军暴露于无险可守的原野——这样的危险境地足足40余天,致使白起轻松的完成了战役合围,隔绝了他们和原驻地壁垒的联系,阻断了粮道 。
从而为秦军彻底歼灭赵军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是典型的贻误战机,仅凭这一点在古代赵括就应该被灭门都不为过,在现代他肯定会被送上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
如果你还不清楚的话,我们试着从白起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这场战役:应该是在当年的7月末的时候,白起接替了王龁担任秦军的主将 。白起上任伊始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摆在了他的面前——在历经3年多的秦赵大军对峙之后,秦军后勤供应已经非常困难,人员极度疲惫 。(之所以没有崩溃,和秦法有非常大的关系,秦法有“连坐法”,一旦逃亡,战友和远在后方的家人都将遭殃.)所以无论是国情不是军情来看,白起都只有一个选择——尽快解决面前的这支赵国主力军团 。
前面在括号里说过长平之战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之间是有紧密的逻辑关系的 。
按照秦国君臣在三年以前的战略构想,倾全国之兵60万的根本战略目的是灭亡赵国,问题是要灭亡赵国必须要首先彻底消灭赵国长平军团 。而如果以对峙了三年的疲惫秦军正面对决赵军40万人,(秦军此时的可以作战的兵力应该不会超过50万,否则没办法解释在没有经过大规模作战的情况下据战后白起所说长平之役秦军已经伤亡过半,这些应该是脆弱的后勤系统和伤病造成的非战斗减员 。)可以说秦军几乎没有胜算,最多也就是玉石俱焚,自然也就更不可能完成后面的灭亡赵国的战略任务了 。所以,白起还必须要做到一点——以最小的代价彻底歼灭赵国的长平军团 。为秦军保留足够的战斗力去围攻邯郸,灭亡赵国 。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对面的赵军统帅不是赵括这样的白痴的话 。
白起在他的将领商讨之后一致得出了一个最好的办法——诱使赵军出垒决战 。具体的办法还没有想出来,秦军的前锋部队就受到了赵括率领的赵军攻击,这正中白起的下怀 。白起下令前锋后撤 。——他要将赵军都引出来 。
赵括不知是计,率领全军攻击到秦军壁垒面前,没有攻进去 。还被秦军的轻兵击败 。赵军就地筑起临时壁垒坚守,等待救援 。(等什么,几乎全部的赵军都在赵括手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