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美比赛为什么要穿泳装?( 二 )


从那以后,有说法认为1880年代在特拉华州的里霍博斯海滩举行了第一次泳装比赛,不过这个比赛是某个夏季节日活动的一部分,用来赚钞票的 。
1921年,第一届“美国小姐”选美大赛在新泽西州的大西洋城 。来自华盛顿特区的16岁女孩玛格丽特摘得桂冠,奖杯是金属铸造的美人鱼 。当时的选美大赛中,美貌的价值依然服务于商业价值,“美国小姐”选美大赛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大西洋城的旅游业收入 。据《纽约时报》报道,“选美大赛上有1000名泳装女孩,15万观众目睹了大西洋城的秋季选美,来自100多个城市的嘉宾参加了闭幕式 。”
至此以后,泳装比赛成为选美大赛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即便都后来一些选美比赛里加入了才艺、谈吐等考评环节,也不能动摇泳装环节在选美比赛中的地位 。
1935年德克萨斯选美比赛有着严格的规定,选手们要穿着泳装钻过一组按照“标准美女身材”制作的镂空木板,只有曲线完全吻合,才能晋级 。
不是所有人都十分认同泳装在选美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其中就有选美小姐自己 。1951年当选“美国小姐”的伊蓝德?福克斯在10多年后曾向《华盛顿邮报》倾吐当选冠军后的不易,她曾提到,在当选之后她拒绝签署一项合同,这个合同出于商业目的,让冠军们必须以某些特定的形象示人 。而福克斯还告诉卡塔琳娜泳装公司她绝不会在公共场合穿泳衣,除非她要游泳 。泳装公司对此嗤之以鼻,与“美国小姐”选美大赛解约,转而赞助环球小姐 。
中国第一场有泳装的选美比赛
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带有泳装环节的选美比赛来到中国,梅兰芳应任颁奖嘉宾,举办人是当时上海滩的青帮老大杜月笙 。而这场针对良家妇女的选美的目的是为了筹集赈灾钱款 。
1946年夏秋之交,苏北地区久旱不雨,加上蝗虫肆虐,田禾近乎绝收 。由于旱灾,使天花、疟疾、霍乱等瘟疫性疾病流行,但该地区却普遍缺医少药,导致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
鉴于灾情的严重性,上海难民救济协会为筹措救济款,决定举办“上海小姐”选举,所得收入全部用来救济灾民 。当时的杜月笙已从重庆回到了上海,担任苏北赈灾委员会的执行主席 。
这场“上海小姐”选美比赛虽然宣传做得非常到位,但因为以前的选美比赛“选花魁”、“出花榜”都是妓女参加的多,参加选美给人的感觉是名声不太好,报名的人寥寥无几 。
越剧名伶袁雪芬对当时的《申报》坦言:“赈灾义演本人全力支持,甘愿为此善举放弃门票收入,但是参加‘选美’易遭人非议,实在难以参与 。”
△1925年的美国长岛选美大赛中,选手们沿着游泳池排开,挨个走到类似跳台的地方,接受三围测量 。
在这之间,上海民立女中有一个叫高清漪的女生率先报了名 。深谙大众传媒之道的杜月笙立刻抓住此事造势,为高清漪塑造纯洁贤淑的形象 。这次选美也跟以往那些选美不一样,不仅选形体,也选品德 。这个宣传说到了上海学生妹的心坎里,一时间,报名人数突破3000人 。而之前那些因为“人言可畏”的压力而退赛的影星名流又重新参赛 。
这场选美比赛加入了泳装表演环节,这让当时的上海人感到有点难以接受,因此,舆论也是贬多于褒 。
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这个问题同样存在 。当时社会上一些西方事物开始萌芽,其中就包括选美,而选美多以模特大赛之名举行 。1988年举行的“美在花城——广州地区首届广告新星模特大奖赛”就是早期的选美大赛之一 。复赛时,选手穿泳装比试的环节将赛事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半决赛举行的前四天,大赛组委会第一次正式收到了来自上级部门的通知,令其停止比赛 。经过反复磋商,大赛虽然没有夭折,但却被禁止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