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竟曾因贪官囤藏二亿两白银导致通货紧缩( 二 )


严世蕃的做法是在家中挖地窖,“掘地深一丈,方五尺,四围及底,砌以纹石,运银实其中,三昼夜始满”(事见晚明笔记《泾林续记》) 。简单估算了一下,这个囤藏银子的地窖大约有10立方米,如果堆放银锭的话,至少可以储藏百万两 。这也符合赵翼的估计,“每百万为一窖” 。严家昼夜运银子,用了整整三天三夜,才将地窖堆满 。
问题是严世蕃囤积的银子并不仅仅一窖,赵翼说他有“十数窖” 。在严嵩的老家分宜县,严世蕃还挖了一个更大的藏银地窖:“世蕃于分宜藏银亦如京邸式,而深广倍之,积土高丈许,遍布椿木,市太湖石垒垒成山,空处尽栽花木,毫无罅隙可剩,不啻百万而已 。”为了掩人耳目,严世蕃在地窖上面堆积了一丈多高的泥土,种上椿木,又购来太湖石垒成假山,装扮成园林的样子 。据说严世蕃窖藏银子时,严嵩是不知情的 。后来严世蕃请父亲过来欣赏地窖里银子发出的“灿然夺目”光芒 。严嵩看着满满一窖子的白银,问道:这地窖深几尺啊?左右回道:深一丈 。严嵩闻言,“掩耳返走,口中嗫嚅言曰:多积者必厚亡,奇祸,奇祸 。”
后来严氏在权力斗争中落败,家中“巨额不明来源财产”果然成了大罪证之一,有御史弹劾严嵩:“陛下帑藏,不足支诸边一年之费,而嵩所积,可支数年 。”最后严嵩被削官还乡,严世蕃被斩首,严氏家产被籍没 。抄家时,官府调派了十艘大船来运严家囤藏的白银,结果“载以十巨艘,犹弗胜”,大船还有些吃力,这要是叫来十六匹驴子搬运,绝对会活活累死四匹以上 。
贪官导致通货紧缩
明王朝从中后期涌现了一大批巨贪,这些巨贪又囤积了大量白银,那么具体被贪官囤藏起来的银子有多少呢?据说明朝被闯王推翻后,占领北京的大顺军从官员府中搜出来的白银总数,高达六七千万两 。这仅仅京官囤藏的财富,如果加上地方官以及民间土豪的窖藏,总数应该在二亿两以上 。明末的观察者说,“富商大贾、达官猾吏,自北而南,又能以其资力尽敛天下之金银而去”,结果便导致“银力已竭”,什么意思?换成现在的话,就是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 。
明王朝在中后期之后,逐渐形成了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货币体系 。这是因为,朱元璋原本打算以纸钞为法定货币,但纸钞很快贬值得不成样子,跟废纸差不多,幸亏明中期开始从美洲与日本输入大量白银,又碰上明朝经济复苏的时机,所以白银很快就成了市场交易的主要货币,推动着明代商业的繁荣 。
以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有一个好处,即政府无法以滥印钞票的方式掠夺民间财富 。但也有坏处,即政府对货币体系完全失去调控的能力 。中国本身的白银产量非常少,白银货币的供应只能依靠海外白银的输入,据后人估算,整个明王朝,从海外流入的白银大约有三亿两,但到明末时,被贪官和土豪囤藏起来的白银却有二亿两之多,这不发生通货紧缩才怪!历代王朝在衰亡之时,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只有明王朝因为通货紧缩而走投无路 。这也算是历史上的一朵奇葩了 。